加快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富民强区力促协调发展
破产不破生产力,一业华丽变多业。
这是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自全面启动以来最直观的写照。
在“破产不破生产力”科学认识的指导下,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在培育新兴业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两条腿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条腿”,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没有沿袭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的老路,将传统纺织行业全部舍弃,而是将其异地搬迁,在老城区实施“腾笼换鸟”,并将其5.3平方公里整合进纺织城综合发展区3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统筹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高新技术和假日旅游等主导产业,彻底摆脱“一业独大”带来的区域实现持续发展的风险,实现了一业变多业、多业并举的良好发展态势。
“另一条腿”,在灞河东岸建设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进行新区建设。该园区的功能一是作为传统纺织产业搬迁改造的承接地,发展高端纺织行业,一是承接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按照国际、国内领先的标准,重新定位新企业,配置新设备,研发新产品,覆盖新市场,做精、做强纺织产业。同时,积极引进印染、服装加工及展示、家居、纺织品物流、研发等类型的企业,形成新的纺织集群。目前,两方面的工作进展明显。2009年对西北一印、国棉三、四、六厂及大华等5家企业进行了整合重组,成立了西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2012年将这5家企业全部搬入新园区。同时,园区一期已建成标准厂房近6万平方米,10余家知名企业已率先入园发展。目前,规模达30万锭的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
7月23日上午,全省纺织行业改造升级现场会在灞桥区举行。这无疑更加坚定了纺织城地区发展高端纺织行业的信心。据悉,占地达15平方公里的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在未来5-8年,将吸纳300亿元以上的投资,形成现代纺织园、先进制造园、服务加工园、新兴产业园、企业总部园、商贸住宅带“五园一带”的产业聚集新格局。建成后的现代纺织产业园,不仅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纺织产业园区,还将成为西安东部一条新兴工业走廊,成为广大客商云集的新洼地。
一业变多业、多业齐发展。
在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轰轰烈烈建设的同时,灞桥滨河湿地生态公园也逐渐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森林景观和“绿肺”系统。这里将在灞河城市段再添5000亩大水水面,形成集水、绿、思、情为一体的4.5公里绿色休闲生态长廊。
同时,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立足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定位,2010年启动道路建设项目32个,总投资25.4亿元。目前,浐河环境综合整治已近尾声,纺西街、郭家滩路等工程进展顺利。
与浐灞生态区“生态立区”,国际港务区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曲江新区注重发展文化、影视产业,高新、经开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同,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综合发展带来的福祉。
在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快速推进的2009年,就有10万纺织城人享受到了再就业实惠。其中1.4万人次参加了各类就业培训,9900余人实现了新增就业,4000余下岗失业人员找到了新工作。目前已开工的39个项目建成后,还将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不仅能有效实现纺织城地区下岗工人再就业,还能为地区上万流动人口和富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使纺织城综合发展的百姓更多地享受到了综合发展的成果。
其实,早在2007年,省市领导就已经开始关注纺织城地区的产业调整和群众生活问题。
2007年6月18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纺织城地区为重点,大力开展“三千”工程,即开发一千个公益性岗位、培训一千名困难职工、千名干部与困难职工进行交友帮扶,帮助困难职工增强就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2007年6月28日,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就西安市工作开展情况作出重要批示:“西安市为解决纺织城地区职工生产生活的困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现在的突出任务是要帮助其加快政策性破产重组的步伐。”
2007年10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和市长陈宝根带领相关部门领导,专程来到灞桥区纺织城地区,就解决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生产生活情况和促进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当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纺织城地区全面振兴”的动员令,
2008年4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纺织城地区振兴发展规划。
2008年7月,陕西省迄今为止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中央下划企业唐华集团政策性破产工作正式启动。
至此,纺织城地区振兴的大幕已徐徐拉开。
以“转方式 调结构 全面统筹促发展”为内容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加速推进以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赵乐际先后两次调研纺织城综合发展工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在纺织城综合发展区进行调研时,要求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升级中,趟出一条路子,走出一个样子。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常务副市长董军等市委、市政府领导更是多次深入纺织城地区实地调研,并对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唯有出路,而改革则是加快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为了推动纺织城地区的综合发展,西安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军为组长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下放了土地、建设、规划、市政等15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市级相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这种权力的下放在全市其它区域改革发展中也是罕见的。为此,灞桥区委、区政府创新成立金融办、土地确权办、招投标办、规划协作办、招商2局等六部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全力服务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
权力已下放,发展靠抓手。以此为机,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和灞桥区委、区政府立足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门户这一定位,理清思路、以“把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打造成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的示范工程、调结构转方式的样板工程、提振企业职工信心让广大群众受益的民生工程、探索区办融合体制机制的创新工程、城市综合改造的精品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的提升工程、东部新城崛起的引擎工程”为目标,全力加快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生态治理等三大板块,灞桥滨河湿地生态公园、堡子村商圈、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及纺织集团新厂区、五星村、穆将王城中村改造、新市商圈、纺织旧厂区及生活配套区拆迁改造等六大片区建设,加速建设西安东部新城。
在转型发展中,双方更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统筹发展合力,创新性的探索出一条区、办融合促综合发展的新模式。由灞桥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新成立了规划环保、建设及市政配套、招投标等部门,采取在灞桥区政府对口部门加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相关机构牌子的办法,简化行政资源和人事资源,强化区、办融合共建,实现部门业务的“无缝”对接。
新规划的重大出炉、新项目的接踵而至,纺织城地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集宜居、生态、商贸于一体的东部新城已初露端倪,曾经的工业基地已经实现华丽转身,曾经的繁华烟地也已开始凤凰涅槃。
正是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形成了旧城核心区和周边辐射区总面积37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城。自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和灞桥区委、区政府坚持“一业变多业、老城变新城、实现再就业”的发展思路,加大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加快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大力引进商贸、文化、旅游、房地产、先进制造业等,使纺织城综合发展区一举成为西安城东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5月18日,西安纺织集团新厂区等39个项目的集中开建,标志着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39个项目总投资138亿元,涵盖基础设施、房地产、工业商贸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方面,对增加就业、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2011年5月1日,灞桥滨河湿地生态公园二期也将向百姓免费开放。建成后,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橡胶坝、风土博物馆、酒吧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景观。
未来5至8年,纺织城地区将在三大板块、六大片区完成投资1100亿元,建设项目76个。其中,在老纺织企业迁入产业园留下的5.3平方公里的老纺织城范围内,完成投资372亿元、建设42个项目,使这里成为西安东部的商贸、服务、文化区的现代化新城;在浐灞两岸吸引投资428亿元,建设1700余万平方米的商住新区。
……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产业战略发展,西安决定在城市东部打造纺织业重镇,那么,今天市委、市政府对这里“转方式、调结构、大统筹、综合发展”则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的有力实践。
而如今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也无疑已成为这一战略最丰硕的果实。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和灞桥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强力推进纺织城老城区、浐灞河滨水生态住宅带、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三大板块的建设,继续大气魄、大手笔的打造西安东部新城,以倾力实现纺织老城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