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的担忧:要捍卫中国棉花定价权
生意社11月2日讯 自从加入WTO以来,随着全球棉花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资棉花企业逐步进入国内棉花市场,引起了棉花业界和媒体的关注。特别是近年国内大豆压榨业被跨国巨头挤垮之后,进一步加深了政府和公众对国内棉花定价话语权丢失的担忧。近两个月来,郑棉在ICE期棉的带动下连续创下新高,郑棉指数从9月1日的17709元/吨,到了10月26日最高上冲到28096元/吨,涨幅近58.7%,棉花价格急剧上涨已经引起了业界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媒体甚至认为“棉花市场可能重蹈大豆市场覆辙”,“棉花定价话语权有可能落入外人手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消费国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而且已经有自己的上市交易的棉花期货品种,理应来说中国才是拥有棉花定价权的国家。但是此轮上涨行情始于美国洲际期货交易所。7月中旬,美棉期货开始发力,不断冲高,带动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价格走高。
棉农种棉意愿低,国产棉逐年降低
近年来中国农民正在抛弃种植棉花,作为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的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则步步败退,2年时间全国种植面积已减少1400万亩左右。有调查显示,受累于2008年的棉价低迷等原因,棉农种植信心受挫,种植面积减少。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的棉花产量是640万吨,比2008年减产110万吨,下降幅度近15%。另一方面,去年新疆等棉花主产区由于气候灾害等原因减产近四分之一,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失衡的矛盾。
图1中国棉花年产量(万吨)
河南是中国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到1000万亩。官方预估今年河南种植面积有600万亩,而行业最悲观的估计只有200万-300万亩。来自全国重点产棉区山东德州市供销社棉花协会的消息称,2010年植棉意向比上年减少10%以上。去年一路走高的棉价并未激发农民的植棉积极性,今年全市棉花面积仅有155万亩,比上年减少32%,降至11年来最低点。
图2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千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