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棉花紧缺背后的市场怪圈
生意社11月2日讯 短短两个月内,今年上市的新棉花从3元/斤一直涨到6元/斤,尽管价格涨了,部分棉纺企业却面临收购难题。
从表象上看,原因似乎是棉花种植面积下降造成的,但棉花紧缺背后,却反映出我国现行的农副产品信息预测体系中,存在预测手段落后、预测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和市场严重脱节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导致棉花市场走不出“价格上升→收益增加→面积增加→价格下跌→收益减少→面积减少→价格再次上升”这样一个怪圈。
▲▲棉花涨价了,收购却不佳
驻马店市是河南主要的产棉地,当地有十几家棉纺企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企业都开着面包车用大喇叭吆喝着收棉花,尽管棉花价格一路上涨,但收购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作为全省产棉大市,南阳市的情况也是如此。“现在籽棉的价格已经涨到了6.5元/斤,是多年来最高的价格。”新野纺织细纱厂厂长高柯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出的收购价格已经达到6.6元/斤,但从农户手里基本收不到棉花。因此,他们只好从新疆购进棉花,虽然成本高了一些,但是厂子还能正常生产。
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棉纺企业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里,只有3到5个百分点的净利润。现在,这点利润也正在被不断攀升的原材料成本挤压得所剩无几。”新野纺织董事长魏学柱介绍,新野原来有近百家纺织企业,现在已有几十家停产,没有停产的也几乎没有利润。
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从去年年初至今,国内标准棉价格累计已上涨近60%。今年以来,纯棉、棉纱、化纤、丝绸等主要的服装原料价格至少平均上涨了25%。
目前,在河南现有的1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棉纺企业占70%以上。
▲▲服企想尽办法转移成本压力
纺织企业的下游——服装加工企业也感受到了涨价的压力。娅丽达服饰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普介绍说,他们的产品价格已有所上涨,普通女裤的平均价格已由每条150元~160元,上升到170元~180元。
郑州市路达内衣厂的负责人介绍,“去年五六月份采购的棉纱是1.6万元/吨,到了9月是1.9万元/吨,而现在每吨3.7万元都很难买到,好点的棉纱起码也要3.8万元/吨。”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工厂基本是靠以前的存货在进行生产。
郑州市现有500多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一些服装企业面对海外订单犹豫不决。因为依照现在的价格签订合同,实际生产时就相当于加大成本,利润空间缩水甚至可能亏损。
“棉纺企业现在采取的是‘快进快出’的办法,即赶快进一点棉花,赶快让纱锭出手。”省纺织信息协会秘书长李秀明说。
“品牌越大,影响越小。”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刚说,由于棉花一般占服装成本的40%左右,根据测算,棉花价格上涨5%,服装加工企业利润就会下降2%,“所以,服装加工企业唯一的选择就是服装面料多元化”。
郑州南区的一些服装加工企业,已经从棉布加工转变为化纤布料加工。虽然利润有所减少,但相对来说,更保险。“企业对大订单非常谨慎,采取逐步加大化纤产品的用量,减少使用棉花,来应对棉花紧缺。”郑州庄娇制衣厂总经理买爱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