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一轮援疆让阿克苏收获信心
温州人老马觉得棉农增收
阿塔公路边,远远就能望见棉花厂轰鸣的机器高高地抛耍着帕提古力们采摘的籽棉,这是棉花流通的前奏,得先把籽棉做成皮棉。
温州人老马处于疯狂棉花链的第二个环节,他所经营的金翔棉业,常年在喀拉塔勒地区收购籽棉,看到一帮人径直闯进厂区,急得扯大嗓门拼命喊,“帽子,帽子,戴帽子,棉花里进了头发就没用了。”
21年前,老马就已经来阿克苏做起棉花生意,对外界温州人炒棉花的说法,他有些不以为然,“去年一天能收600吨,一天现金都要准备1000万,现在200吨都不到,用不到500万,怎么个炒法?主要还是今年的棉花资源不够。”
话说间,附近棉农吐逊艾马尔开着个拖拉机,急冲冲地送来3吨半陆地棉籽棉,这位同样受益于滴灌技术的棉农家里有着50亩棉田,“今年籽棉价格可高了,用了滴灌收成不错,估计能增收3至5万元。”
与吐逊艾马尔同行的托合提萨力就没有这么幸运,今年未能赶上棉田滴灌改造,“收成比他差了很多,只能等上明年了。”
老马给他俩当天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3.15元,“一个月前还只要9块,涨了不说,还没籽棉可收。”在老马露天的厂房里,绿色帆布盖着9000吨皮棉,“3公斤籽棉才能做成1公斤皮棉,现在出手的话,41块才能保本,先囤着,等没钱了再出手。”
尽管老马还会经常去阿克苏参加温州商会组织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分析会”,“什么时候出手,自己都捏不准,但棉农肯定是增收了,估计明年种棉花的人会更多。”
阿克苏收获杭州信心
老马和邵京华的预判如出一辙。
后者援建前曾是杭州市农业局一处长,现任职指挥部规划建设组组长,邵称,明年种棉花的人肯定会多起来,这就意味着滴灌技术的改造还要铺向更大范围,这项民心工程还将继续,当然,棉花作为全球需求旺盛的经济作物,应该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4个月的援阿时间,杭州派赴的援疆干部已得到阿克苏市民与官员的认可。阿克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传金称,上世纪80年代,我们给棉农送技术铺薄膜,白天铺好,晚上就被他们撕掉,认为会把棉花闷死,当时亩产只有60、70公斤,现在一听说是杭州来援建的,都抢着要在棉田进行滴灌改造。
一当地维族副局长称,杭州援疆干部给他最大的感受是理念上的创新,有些工作上的思路,从来没听说过,但他们就能干成,这让我们建设阿克苏很有信心。
作为阿克苏地标的木棉花,仍然五彩地矗立在这个南疆城市最宽马路的正中央。从亩产彷徨在60、70公斤,直到当下亩产甚至能破500公斤,白色精灵般的棉花给了这座城市太多的希冀。现在,这座南疆城市的另一个地标在4个月内迅速崛起——杭州大道的建成,让当地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杭州市对口支援阿克苏市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谢建华称,杭州将以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0.5%来援建阿克苏市,把“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当地的资源优势与对口支援省市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综合性援疆新局面。
面对此轮力度更大、持续时间更久、涉及领域更广的援疆工作,刚赶上棉花涨价的滴灌技术与修葺一新的阿克苏新城标杭州大道,仅是杭州十年援疆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