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一轮援疆让阿克苏收获信心
生意社11月5日讯 下午6时,南疆仍然艳阳高照。
从阿克苏市区延伸至戈壁滩的阿塔公路,满载的货车缓缓前行,期间不小心散落的棉花,随风精灵般地舞动在路边。
总有些附近的村民,腰间绑着个拖地的蛇皮袋,像拾稻穗般捡起这些被遗忘的白色精灵,起风的时候,村民还要紧跑几步才能追上——但相对拾棉人的小跑,远在千里之外的郑州商品交易所,这里的追随者已近乎疯狂,同样是白色精灵,合约价格已涨至29920元/吨。
即便在棉城阿克苏,也很少有人能把今年奇高的棉价解释清楚。但处于疯狂棉花链始端的拾棉人以及棉农,对明年是否能增产的热情显然甚于谈论棉花价格。
“多收棉花三五斗”的问题同样被杭州市对口支援阿克苏市指挥部所关注,在由指挥部公布的今年涉及9项共超过亿元的援建项目中,棉田滴灌工程赫然在列。副指挥长卓信宁称,6月援建以来,已经完成4万余亩棉田滴灌改造工程,此举让喀拉塔勒镇的2600余户棉农增收颇丰,而这项立竿见影的民心工程,目前仍在继续。
杭州“输血”推广种棉技术
阿塔公路68公里处转出,便是被白杨防风林半包围的喀拉塔勒镇新科农场。
空旷的棉条田里,和田姑娘帕提古力一边听着手机播放的南疆民歌,一边熟练地把籽棉摘下。脸色黝黑的帕提古力称,她9月份就来到了这里,开始的时候每天能摘90公斤籽棉,现在白天短了,只能摘70公斤籽棉。
作为工酬,农场厂长王浩给了她每公斤1.4元的人工费,相对今年飞涨的棉价,王厂长自认为“这个价格较去年而言,并不是很高。”
王厂长的底气源于他身后近40亩棉田。“今年棉花受天气影响普遍减产,但在6月份棉田改用了滴灌技术,相对去年而言,并未减产。”他给我们算了笔账,用了滴灌技术之后的棉田,每亩增产在80到100公斤之间,按照现在籽棉的价格,每亩能增收1000元左右。
阿克苏市高效节水办主任李慧称,这项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农一师已经应用得非常成熟,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推广,杭州此次直接“输血”900万元,才能使得新科农场以及周边几个乡镇的滴灌工程得以成行。
除此之外,让李慧更为看好的是此项技术的环保意义,“地处多浪河下游的喀拉塔勒镇多盐碱,水资源并不充沛,这项技术能让每亩棉田节水近100方,对缺水的阿克苏地区而言,不是个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