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成衣的涨价之旅 成本上涨是不可忽视因素
9月山东郓城
“棉价真是涨疯了。我经营纱厂这么多年,没有见过棉价这么高的。”电话另一端,山东郓城某纺纱厂老板高万里的声音有些沙哑。
高万里的纱厂规模为8万锭,这在因盛产鲁西黄牛、小尾寒羊而享誉全国的县城里算是规模不菲了。让高万里看不明白的是,自9月份以来,作为原料的棉花一天一个价,而他的产品——棉纱也“随行就市”。
“现在三级棉的价格在2.8万元/吨和2.9万元/吨之间,而能纺60支纱的二三级混合棉价格更在2.9万元/吨以上,去年这个时候棉花价格仅为1.2万元/吨。”高万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高万里的棉花采购有三个来源:新疆棉、国储棉以及进口棉,其中新疆棉占80%以上,其纺纱厂的产品主要有两种,40支纱和60支纱,分别销往山东、江苏、浙江、广州等地的织布企业。
过高的原料进价使得高万里不得不再一次压缩库存棉。按照以前的经验,纱厂库存棉至少应该能保证两三个月的生产,但在高棉价的情况下,高万里只保留一个月的库存棉。“大家都知道棉价以后还会涨,但就是不敢大量囤货。”高万里道出了纱厂老板的顾虑,“大家都怕像2008年那样,棉价从最高的1.8万元/吨左右掉到9000多元/吨。”
人工成本的上涨是任何一个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今年年初,高万里给厂里的工人整体调了一次工资:工人平均工资由去年每月的1500元上升到现在的2000元左右。作为生意人,高万里自然不会让自己吃亏,他将上游的成本上涨转移到了下游客户。
产业链上游的层层涨价很快传递到了纺织企业。位于江苏张家港市的东渡纺织集团,其原料——棉纱的价格已经上涨了50%~60%。东渡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生产针织面料,其中80%用于出口。据东渡集团董事长徐卫民透露,迫于成本上涨,东渡集团产品随之涨价20%~25%。由于东渡集团大部分客户是合作多年的知名企业,因此,东渡集团涨价幅度算是保守的。
10月河北保定
对于李全来说,10月3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照例向一直以来合作默契的织布企业山东太润纺织集团下了一张4万件衬衫面料的订单。李全是河北某衬衫制造企业保定分厂的厂长,该厂拥有400名员工,年产量为180万件衬衫。
4万件衬衫大约需要6万米的面料。由于之前不断听到棉花涨价的消息,李全特意在以往行情——1.23元/米的价格上扩大了一些预算,打算以1.3元/米的价格采购原料。即便有心里准备,对方的报价还是让李全大吃一惊,面料价格高达1.5元/米。李全所在的衬衫厂是给一些在超市销售的品牌做代工,利润空间本来就很低,以这样的价格采购,可能连本都很难保。
李全分别向其他的上游客户征询了价格。对方的报价要么比1.5元/米还要高,要么干脆声称没货。作为业内人士,李全深知“没货”只是敷衍之词,其实是对方嫌自己出价低或者囤货等待卖更高的价格。
为了不至于失信于下游客户,让这4万件衬衫如期制出来,李全不得不亲自给太润纺织集团的老总打电话,碍于情面,对方在1.5元/米的基础上再降5毛钱。与此同时,李全与下游的客户商议,每件衬衫在原来的价格上增加5毛钱。
与上下游的沟通和议价让李全忙了一个礼拜,同时,由于没有采购到原料,工厂基本上一个礼拜处于停工状态。李全这才对这次通货膨胀带来的棉花涨价有了一次深刻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