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致函海关总署:入境纳税新规有违WTO规则
生意社11月15日讯 随着国外“打折季”的临近,不少大牌的“粉丝”也开始“蠢蠢欲动”,不过海关总署今年颁布的54号公告明确规定:自8月1日起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物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海关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一部iPad要征1000块的税,我买来只有4000多。”“5000元人民币的限额,一个大牌的包包也不止这个价吧?”……54号公告让喜欢到国外“扫货”的人们一时乱了阵脚。对于如何查验的问题,海关有关人士表示,那些经常往来代购或者具备代购条件的人,比如旅行社的领队等,都是海关重点“关注”的对象。
商务部坐不住了!
向海关总署发出咨询函
54号公告引起各方热议,尤其是iPad入境是否该纳税,该缴多少税已成热门话题。海关向iPad征收千元关税的事件逐渐“发酵”。近日向海关总署发送了一份咨询函,认为中国加入WTO后的重要承诺之一就是对各类计算机实施零关税,海关向iPad征收1000元进口税与WTO规则不一致,20%的税率过高,iPad完税价格被高估。海关总署负责人则表示将于近期答疑解惑。
留学生开始急了!
从国外回来得“裸奔”
针对54号公告,甚至有留学生发布了“回国攻略”:回国用塑料袋装行李,因为两个手提箱就得2000元人民币左右;iPad就地处理;回国只穿内衣内裤;课本、手机、电脑、MP4和相机全都扔掉,最好光着身子回来,保证自用物品金额低于5000元人民币结论:“裸奔”。对于这样的说法,海关人员表示很夸张,其实在查验现场,海关人员会根据旅客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比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属于征税范围的物品,明显就是使用过的,即使旅客出境时忘了申报,一般海关人员也不会强行征税。
4大提醒靠谱
其实进境居民旅客只能携带5000元人民币以内的个人自用物品,并不是新规定,为什么会在今年特别强调,并加强查验了呢?对此,一位旅游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眼下很多大牌的化妆品、服饰网购、代购越来越盛行,就像“跑单帮”一样,赚取地区差价,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也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损失。这大概是海关在今年“旧规重申”的主要原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游客不能因此抱有侥幸心理,否则一旦被海关查到,还是要交税。
- 国际市场需求减少 前9月我国服装出口金额不断下... (11-05 09:19)
- 前8个月我国服装和纺织品出口分别同比下降6.7%和1.8% (09-08 11:21)
- 2015年我国纺服出口额预计达2850-2900亿美元之间 (09-07 10:13)
- 7月纺服出口再现两位数降幅 三季度形势不乐观 (08-28 09:35)
- 2015年6月我国棉纱进口量19.35万吨 同比上升37.75% (07-27 08:41)
- 上半年出口形势不够乐观 纺服出口企业从容应对 (07-22 09:54)
- 中国1-6月棉花进口量为933,779吨 同比下降33% (07-22 08:47)
- 2015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降幅收窄为3.1% (07-21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