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多品牌集合店悄然袭来
童装多品牌店比较能迎合二三线市场及再下一级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群。质量不错,价格也有竞争力,款式和种类也多,这些特点都比较能满足这些地方消费者的购买诉求。
相比较一线市场,二三线市场是童装多品牌店适应生长的土壤。因为目前国内的童装多品牌店相当于做一个童装超市的感觉。既然是超市概念,那么首要的条件就是店铺面积要大,面积小的话容纳不了更多的品牌,如果面积大就涉及到租金支出这部分的压力,显然如果开在一线城市,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就会被压缩很多,所以经销商更倾向于往下沉。
对于国内的童装多品牌经营者来说,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作为经营者来来说,他们是多渠道采购,而产品供应商则分布于全国,也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经销商,所以多品牌店经销商在进货渠道和进货成本上要进行有机的管理。在信息管理上,多品牌店要准确、及时地掌握进货、补货时间,打出提前量。
和国外相比,中国的多品牌店多数还是以赢利为导向的,一旦发现其中的一些产品效益不佳,多品牌店经销商一定会甩掉它,不会通过评估而长期锁定某一品牌并进而通过自身店铺渠道的复制在多品牌店的规模和数量做文章。
如果多品牌店的经营者是做短线,他就会不停地去调换商品,这将给消费者造成混乱和迷茫,忠程度受到影响。
国外的多品牌店更关注管理。当把多个品牌集中在一起后,这些品牌就是长期的、固定的,不会经常性地更换其中的某个品牌,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与供货商关系的维护和多品牌店形象打造上。
目前,国内对于多品牌店,概念是有了,但是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缺失。中国的多品牌店想要和国际完全接轨,还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要取决于经营者本身的经营意识。只有多品牌店的经营者有意识地去挖掘目前国内市场上有潜力的品牌出来,通过分析和思索去捆绑一些可以长期维持的品牌,才能缩短与国外发达地区多品牌店在各方面的差距。
多品牌店更具聚客力
中国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
品牌集合店的效益十分明显,采用集成店模式,不仅可以让多品牌分担店铺租金压力,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增加客人停留时间以提高成交率。
品牌集合店的前身是产品拼装店和产品专营店,其对应的分别是产品经营的品类时代和品质时代。
产品拼装店将各种不同品类的商品以同一经营标志进行集中式销售。以产品的量化经营市场,是品类时代的主要经营表现形式,其面对的是无目的性生活型消费客户,家乐福、沃尔玛等大众型超市即属此类。
产品专营店铺通过筛选不同的品牌产品供应商及专营店铺自有商品进行集中、统一销售。保证产品品质、实现某一类型产品的共同经营是品质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将同一购买需求的大宗客户吸引到同一卖场中,实现目的性购买的明确化,国美电器、连卡佛时装等专业的产品卖场属于该类。
当今的品牌集合店是将同一类型不同品类产品进行品牌化经营,多个不同需求层次与特点的品牌集中在同一卖场内进行营销。它既是店铺经营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企业多品牌战略深入操作的表现形式。
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往往采取多品牌战略,以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多品牌战略实施的早期和中期,一般都是不同的品牌开设不同的专卖店进行差异化竞争。有些企业甚至会故意隐藏信息,避免给消费者造成多个品牌为同一企业所有的认知。这种情况下,多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就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每创建一个新品牌,就等于另起炉灶,从产品开发到渠道,再到管理,尽可能和其他品牌不一样。遵循这样的策略,新品牌的发展与成长会使企业不断占领新的市场空间。但问题是,创建一个新品牌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也是倍增的。
在多品牌战略早期,不同品牌之间的关联性往往被忽视,集合品牌的创建不同于一般的经营性品牌塑造方法。集合品牌下各产品品牌之间除在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连性外,更要体现出品牌与品牌之间的文化联合点,将各品牌的不同风格通过统一而完整的卖场进行集中体现,既不会形成相互之间的竞争,又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产品款量更新。对于集合品牌而言,其管理与经营难度较单一品牌经营要更加烦琐,也更具有挑战性。
品牌集合店产生的根本推动力还是利益。随着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的日趋多元化,单品牌店“聚客力”逐渐减弱,而经营成本却日渐增加。把不同品牌集合在一起,通过对不同类型品牌的区分,可以拓宽消费者的选择面。利用某几类知名品牌的区域号召力,实现所有品牌产品的销售。
虽然是为了在同样面积上体现更多品牌和货品,但最终目的还是提升店铺的“聚客力”,能多留客人,也就使成交机会更多。曾有家多品牌公司计算过,客人在单品牌店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在集合店里,客人停留的时间明显高过单品牌店3倍。他们还算过另一笔账,采用集成店模式能够使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人员成本减少,估计比单品牌店下降15%,但是销售额却能增加很多。
对品牌而言,市中心百货店的店铺都是寸土寸金,很多品牌或许会选择在ShoppingMall里开形象店,而在市中心则做平方效益很高的“品牌混搭店”,这肯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品牌集合店铺以大型卖场为主,通过对集合品牌的市场营销宣传,减少各个品牌在营销过程中的宣传成本,将更多的资金及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这样无论是在市场经营上游各个不同的供应链系统,还是在下游终端执行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都可以实现最大化节约运营成本的目的。同时,保证了终端经营的广泛性,通过对部分品牌区分、隔划出量式营销标准,在保证卖场经营利润的前提下,还能够实现少量品牌的高利润售卖,维护经营的安全性。这种经营模式还能够形成对区域竞争对手的市场打压,可谓一举多得。
可以预言,品牌集合店的形成与发展将成为规模型多品牌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
延伸阅读
品牌集合店
品牌集合店也被称为品牌概念店。也就是在一家统一名字的店面里,汇集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品牌的当季时尚新品。
集成模式突破了原有百货店专柜单品牌单品类的售卖形式,成为一种新的市场发展趋势。
国外知名集合店有,意大利首屈一指Fuleight高级服饰品牌集合店、日本BEAMS潮流品牌集合店、意大利GIAMMABRUNS集合店、法国SEPHORA化妆产品集合店等,国内则有MsMo集合店、C&J设计师品牌集合店、ITS国际名品集合店、JAVECE等基于买手制之下的时尚品牌集合店。
拥有多个强势品牌的集团公司更容易采取品牌集成的模式,让品牌间相互借力,目前,像I.T、百丽、耐克、阿迪、Levi's、艾格等集团公司都在尝试做品牌集成店。
此外,目前国内还出现了另类的集成店,比如上海浦东新梅联合广场把几十位设计师不同风格的品牌服饰集成到一个空间,打造了一个“ID设计师品牌集成店”,试图开创另一种全新的服饰零售店概念。
买手店
买手店是一种由欧洲人开发的商业模式,也被称为买手式经营,是指以目标顾客独特的时尚观念和趣味为基准,挑选不同品牌的时装、饰品、珠宝、皮包、鞋子以及化妆品等商品,融合在一起的店面。在欧美,这种店铺以街铺形式为主,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买手店的核心是买手式经营,与单一品牌销售比起来,买手式经营的核心是买手,款式有时候是凌驾于品牌之上的,对于买手店来说,买手是挑选款式的关键,是至关重要的。
买手店出现源于消费者对专卖店和百货公司大众化审美的不满,因此一些专为小众和品位鲜明的消费者服务的店铺出现了。这些店铺的特点是品牌庞杂,但审美品位专一,他们针对一个事先设定好的消费群进行商品采购,而买手店的竞争优势只有一样,就是品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