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创新论坛
国内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除尘除灰研究所所长方爱民分析指出,我国燃煤电厂的应用环境相对恶劣,使袋式除尘使用过程中破袋率高、过滤阻力大、整体使用寿命较短。他认为,提高滤袋使用寿命(达到30000小时),首先要解决滤料耐化学侵蚀及耐高温的问题。如选用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机织布作为基布,采用PPS、P84(聚酰亚胺)等纤维作滤料的面层等。
来自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的施楣梧博士,介绍了新型纤维材料在功能性纺织品中的应用,包括用视觉遮蔽和防红外盗摄纤维面料在海军白色制服,及将高强阻燃维纶应用在战场上降低燃烧伤害。
扩大应用必须降低成本
展会上,美国碳纤维材料巨头赫氏复材公司不只专注于航空航天,还开发了碳纤维手机壳以扩大市场;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展出了碳纤维相机三角架、高尔夫球杆。而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此前展出了自主研发的碳纤维自行车……
记者在几天的展会与论坛中深刻体会到,高新技术纤维材料本可以应用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但高昂的价格让下游多有犹豫。目前已部分国产化的PPS纤维、芳纶价格还要12万元/吨,更别说国外垄断的40万元/吨的P84纤维了,高端碳纤维的价格则更贵。要扩大应用,关键还要降低成本。
鉴于此,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开发的干法高性能聚乙烯工业化成套技术,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干法路线集纺丝、回收于一体,与湿法相比缩短了工艺流程,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实现了产品细旦、异型截面的特点,染色性能优异,填补了国内空白。仪征化纤代表在会上指出,高强聚乙烯纤维的暴力时代已经过去,降低成本将是今后各企业考虑的重点,也是技术发展的重点。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朱波教授对碳纤维及原丝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规模效益影响较大。如年产1500吨碳纤维生产成本比年产500吨碳纤维生产成本降低约4万元。罗益锋在报告中也指出,东丽最新碳纤维生产线单线产能高达4000吨/年。
叶永茂多次提到,他对日本编写的关于高新材料产业规划(2007~2020年)中的两句话印象非常深刻:“要确保在世界尖端材料领域的‘领头羊’地位;要确保各相关领域的高度联合。”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研发是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用”各部门密切合作,才能取得重大成效。东华大学王华平教授也指出,目前国内仍然停留在纤维—纤维的惯性思维,还没有形成纤维—产品—品牌的思维方式,导致应用市场不了解、消费者不接受。在没有国外技术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整合国内资源,各方通力合作将是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