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纺织业:难以承受之重
生意社11月25日讯 用工荒、拉闸限电、节能减排,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飞涨、加息……对于刚挺过经济危机的国内服装纺织业来说,2010年无疑又是极其艰难的一年。
为了解行业现状,以及企业的应对之策,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深入到中国纺织重镇——绍兴进行实地调查,期间对贸易商、服装企业、织造厂、印染企业生态环境进行了一次集中摸底,揭示出纺织行业诸多酸甜苦辣。
纺织业遭遇原料危机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距离上海280公里,是全国著名的纺织城与纺织品贸易中心。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绍兴有不少纺织企业由于存货跌价、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倒闭。
为应对经济危机,扶持企业走出困境,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后,随着全球经济转暖,纺织业在外贸订单恢复、内需持续增长的带动下,通过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清库、复苏、重建库存的过程。2009年,绍兴化纤、面料、印染布产量分别为243万吨、56亿米、156亿米,占全国的10%、9%、30%。
2010年上半年,绍兴纺织品出口更呈现爆发式反弹,1至7月,全市纺织品及服装出口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带动该市外贸出口连续3个月刷新纪录。业内人士曾乐观认为,纺织业又迎来了春天。然而下半年,随着全球棉价的一轮暴涨,纺织业遭遇突如其来的原料危机。
在绍兴市区经营面料生意的李俊峰告诉记者,现在面料价格一天一变,行情简直是“看不懂”。有时候客人订单下来,都感到害怕,一方面是顾虑市场价暴跌,客户会违约,同时又担心价格暴涨,自己若不及时进货会产生亏损,可货源还特别紧张。现在情况是,接单的风险很大,但不做的话,又没生意,无法支付房租和员工工资。
据他介绍,就两三天时间,涤纶从18400元/吨涨到22800元/吨,胚布价格同时上涨0.4-1元/米,现在市场经营都乱套了。有的企业为了保证供应和采购能够衔接,被迫取消了四个月不调价的政策,采取随行就市的原则。有的企业则建议客户暂缓订货,等行情稳定了再做决定。
由于目前价格高位运行,绍兴纺织市场像李俊峰这样的商家普遍存在恐高心理,交易都需要支付全额资金,根本不敢像原来那样30%资金就可以交易拿货了,一些实力不足的贸易商因此逐渐淡出市场。所谓贸易商大肆囤积炒货的说法,或并不准确。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注意到,相比2008年底的萧条景象,目前绍兴纺织市场状况虽已明显好转,但贸易商们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不仅如此,棉价暴涨如同多米诺骨牌倒下,迅速传导到纱线、面料、后整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在新升制造厂,企业负责人王先生介绍,上次有个香港37万米的面料订单,客户预付了75%的资金,然后自己添了一部分钱,找棉纱厂预订了全部原料。但临到发货时,对方看棉价暴涨,要求提价5000元/吨,并解释,有人出价更高,如果不接受,这批货给出价高的人,原来老合同不是不执行,但交期不定。无奈之下,王先生只能接受,然后货物装车在从安徽发往浙江的路上,又涨了1000元/吨。
货源短缺也是纺织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王先生指着库房剩余不多的棉纱库存介绍,以前买棉纱,打电话要10吨,结果供货商送15吨来,说先放在工厂里慢慢用,不用着急付款。但现在要10吨货,送来3吨就算不错了,还要现款支付。这样下来,工厂原料库存周转就越来越吃紧了。
棉价暴涨货源紧张,主要是由于全球棉花大减产。美国农业部信息显示,2009至20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将比2006至2007年度减少20%,产需缺口在350万吨。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2007至2009年棉花产量分别为762万吨、749万吨和640万吨。今年我国的棉花产量也不容乐观。
今年9月至11月初,国内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从每吨约1.8万元暴涨到3万多元,涨幅约70%。在纺织业,棉花是最基础的原材料,尤其在内衣、家用纺织品等领域,棉纤维几乎占了企业制造成本的60%至70%,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缓解市场供应紧张,国储棉自8月份开始先后投放了100多万吨储备棉。
“但拍出来的都是些328、329级的棉花,做做手套可以,用于服装面料的高质量储备棉很少。”王先生表示。
另外,节能减排对江浙纺织业正常生产也产生影响。在袍江工业开发区马路上,记者并没有见到想象中车水马龙的状况。据当地一家印染企业介绍,今年5月份开始确保上海世博电力供应,到了8月至10月又是节能减排,江浙191家印染企业有将近100家处于半停产状态,还有90多家一个月强制停工5个工作日。“印染费上涨了2毛多,订单都卡在这里造成延误,出口企业光空运费都亏了不少。”
用工荒人民币升值成隐忧
原料价格上涨,总会有跌回去的一天,但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却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