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服装品牌的下一次突围:做以纯还是搜于特?
2005年以纯品牌大丰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双项大奖。在同一年,搜于特成立并推出潮流前线品牌。
与以纯在全国范围内的攻城略地不同,搜于特旗下“潮流前线”深耕三四类市场,以“时尚下乡”为己任,牢牢控制乡镇,将潮流前线开拓到了每一寸乡镇土地。此外,搜于特并不直接从事生产,只做微笑曲线的两端,即产品研发设计和市场影响。
在东莞广袤的服装品牌之中,以纯和搜于特代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品牌模式。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东莞这座服装之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的加工厂和小作坊现在成为了服装公司,曾经的杂货铺也有了新的名字叫专卖店。大小服装品牌蜂拥而起,每个做服装的企业都明白,品牌才是最终归宿。然而,是做以纯还是搜于特?“第三条道路”之得与失
事实上,在东莞服装历史上,曾有一个兼有以纯和搜于特特色的品牌,即森域。森域和搜于特一样,不直接做生产,而专注研发和销售,又跟以纯相似,将专卖店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铺开。然而走“第三条道路”的森域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衰亡。
“以纯的成功,源自对渠道的控制力和对产品质量的绝对把握。”郭东林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剖析以纯的突围之道。
纵观以纯发展历史,两次对营销模式的调整极为关键。在品牌成立之初,随着以纯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及企业规模的发展,沿用批发方式经营显然不合时宜,于是,在众多企业仍大搞批发的时候,以纯率先开辟专卖路线,让来自全国各地批发以纯的客商转而成为以纯最早一批特许加盟户,他们将以纯品牌专卖店开遍全国。
之后,当批发零售业务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批发商纷纷转向专卖和特约加盟时,以纯开始谋划品牌突围。“郭东林专门聘请了国际服装品牌专家,确定以纯的定位为青少年休闲服,又从设计、广告、特色等各方面入手,对以纯这个品牌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包装,选择明星代言,到各地投放广告。”一位熟知以纯历史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同时,以纯在生产源头下足工夫,花费数百万元购置设备成立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所有原料和成衣都需通过检验测试,符合标准后才能进入生产和销售环节。
搜于特与以纯一样,也将品牌渠道建设作为第一要务。据搜于特董秘廖岗岩介绍,搜于特募集的资金将投入直营店和加盟店建设,2010年的规划是终端店铺数量扩张至1150个,2012年专卖店数量扩展到2000个。但搜于特与以纯的最大差异是,搜于特不会进入一二线城市。
事实上,在东莞服装历史上,曾有一个兼有以纯和搜于特特色的品牌,即森域。森域和搜于特一样,不直接做生产,而专注研发和销售,又跟以纯相似,将专卖店在全国各大城市全面铺开。在专卖店的规模上,森域毫不逊色以纯和搜于特,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
盛极之时的森域,在全国拥有二十家总代理与分公司,年产量三百多万件,全国有近千家专卖加盟店铺,年销售额近两亿元。森域从建立到走上巅峰,花了三年时间;而从鼎盛迅速衰落,则发生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
“最显性的事件就是裤装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品牌形象因此大受影响,这是森域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陈华,这个在虎门生活了近十年的服装经理人,对森域的落寞做过细致思考。“然而,质量问题只是表面,森域开店速度太快导致资金链紧张,地区总代理的模式又使得总部和加盟商被彼此隔开,这才是森域的沉疴所在。”
森域在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就把专卖店铺数量开到六百多家,几乎每天新开一家专卖店,这个速度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店铺数量多了不仅可以帮助品牌占领市场,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加速回款,现金流不断滚回企业。
“但是,森域却没有先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能力开这么多店,店铺的高速发展需要一支与之配套的营销队伍,森域一直没有办法突破。”陈华反思。
过多的店铺使森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近千家店铺的订货量令公司的生产颇为吃力,当资金链稍有紧张,分货配货就成了最难解决的问题。在公司的资金实力未能与品牌规模相匹配时,店铺的飞速发展就为日后森域的雪崩埋下了伏笔。
森域品牌扩张的惯用模式是:企业、总代理、加盟商。企业利用地区总代理的资金和人脉优势打开市场,但在森域,总代理宛若诸侯割据,对来自总部的政令几乎惘若未闻,不去执行,甚至许多活动都由总代理自作主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