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国内棉花价格底部确认
生意社12月7日讯 自11月中旬棉价下跌以来,市场基本消化了前期暴涨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面对国家坚强的调控决心,国内标准级棉花现货价格在11月中、下旬累计下跌了4858元/吨,最低跌至26377元/吨,至此,棉价底部得以确认,随后国内外棉价则进入了振荡夯实底部阶段。
目前,棉价在刚性缺口和宏观调控之间博弈,市场对中国政策调控的隐忧犹存,行情仍处于不稳定之中,整个产业链陷入停滞状态。高价位收购棉花的企业碍于成本以及未来供需缺口,当前坚守不卖,纱厂则因前期高价购买原料的同时又遭遇当前的纱价下调不敢贸然接单。面对当前不稳定的棉价,市场观望情绪浓重,需要刺激因素才能打破这种观望格局。随着近几日外棉、郑棉等走高,皮棉价格在持续僵持过后有企稳止跌迹象,成交虽然仍陷入清淡,但已转好,且部分纱厂开始询价,产业链停滞僵局有所变化。
从棉花市场基本面来看,当前市场的僵持状态并未有效缓解,但从各方心态来看,囤棉企业信心充足,基本不再低位报价。据了解,如果棉价持续走软,多数企业将等待明年3月份以后再出货,而下游纱厂的原料库存对企业是一个考验,从购买意愿来看,纱厂最担心的是棉价不稳,一旦下游纱价经历了本轮调整后企稳,考虑年度后期的资源,纱厂不排除最后会打破僵局入市购买原料,产业链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微妙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近年来,国内棉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供需缺口,并需要依赖进口来弥补。本年度,我国棉花产量为650万吨,消费量为1023万吨,市场存在近400万吨的供需缺口,弥补缺口所需棉花将主要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进口。目前,全球头号棉花出口大国——美国本年度预计出口343万吨,而在当前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签约量244万吨;印度棉出口政策则一直飘忽不定,但无论是棉花出口还是棉纱出口,政策总体是偏紧的;巴基斯坦由于灾害原因大量减产。尽管美国农业部在11月份月度供需报告中把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量调整到持平,但对于国内的棉花消费用户来说,供应依然是紧张的。
另外,我国的棉花消费量呈增加趋势,这从历年的纱产量可见一斑。我国的纱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今年前10个月的产量为2240万吨,比上年全年的产量还高。与此同时,今年棉纱和皮棉的价差保持高位,这意味着下游企业不仅有着丰厚的利润,并且在棉价不断走高的过程中已经适应了高棉价。
尽管近期中国政策调控,棉价下滑,但从棉市大背景来看,市场对后期供应紧缺的忧虑始终伴随,这也是行情能够企稳的主要基石,市场同时对明年3月份后国际资源的供应偏紧预期增强。尽管调控政策可以阶段性发力,但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往年常用的储备棉调控措施也将无法在年后的政策中体现,因为从2006年至今的所有收、抛储棉花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抛储的数量远大于收储的数量,储备棉库存已经见底,这将长期对棉价构成支撑。由此可见,国内棉花价底部当前基本上可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