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的动漫理想
生意社12月13日讯 在洛杉矶、巴黎、东京、香港等地的迪斯尼乐园里,人声鼎沸的彩车巡游中,米老鼠与唐老鸭、美女与野兽等等经典卡通人物的Cosplay是吸引游客眼球的一大焦点,世界各国的孩子第一眼看见,常常就要上前拥抱、合影,甚至还哭喊着不愿离开。事实上,这些做工细致、色彩鲜艳的Cosplay服装,很多出自浙江新昌一家民营服装企业——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走入美盛公司的产品陈列室,记者发现,迪斯尼的卡通形象只是一小部分。这里有神秘威猛的钢铁侠套装,有变形金刚Cosplay服饰,还有万圣节、狂欢节的化妆舞会上那些奇形怪状的服装。此外,还有各种色调款式的非洲头巾。一眼望去,这些服装应该在欧洲、美洲和非洲三大洲都会有销路。
目前,美盛已形成了圣诞等节日服装、动漫电影系列服饰和盛装礼服等多条生产线。现在,这个企业年产各种特殊服饰600多万套,占据国内市场的65%左右,2009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纯利润超7000万元,纳税超过2100万元。
今年43岁的赵小强,现任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新昌县委委员、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2002年当嵊州领带风靡全球时,赵小强从企业里辞职,自己办起了领带厂。在手里只有2万元钱、银行又不贷款的情况下,赵小强东拼西凑10万元,买到机器。从领带布加工做起,转而生产外贸圣诞礼物。赵小强特别有钻劲,他以出摊位费的方式,借着别人的摊位,把自己的产品送进了广交会。就是这届广交会上,赵小强遇到了为迪斯尼供货的美国客商,从此疾驰着驶上了动漫服饰产业宽阔的“高速公路”。
记者:这些动漫类的服饰很有吸引力,在国外市场上通过怎样的渠道销售?
赵小强:这些服饰,外贸出口的部分占到了95%以上。在欧美市场,万圣节对这些服饰的需求量很大。我们与沃尔玛、乐购这些国际超市巨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他们供货。当然还有迪斯尼,今年6月,我们获得了迪斯尼在中国大陆地区经营动漫服饰的唯一授权。
记者:你们在起步阶段也只是一家普通的服装加工企业,怎么开始生产动漫服饰了?
赵小强:成立之初我们还不是生产成衣呢,是从特殊面料开始做的。不久,一位美国中间商找上我们,让我们生产Cosplay服饰,而且一开口就下五六十万美元一年的订单,然后不停地追加,把我吓了一跳。到2005年我们才知道,在欧美Cosplay十分流行,而且因为是一次性消费,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我们很快全力以赴转向这个市场。
记者:我在陈列室里看到有年轻人特别喜欢的钢铁侠的全套服装,是好莱坞的衍生产品?
赵小强:没错,我们并不局限于迪斯尼乐园和大超市,也加入了全球电影产业链,你说的是2008年的好莱坞大片《钢铁侠》。其实早在这部影片全球公映的一年半前,我们就接到了制作钢铁侠Cosplay套装的订单,并早早地就交了货。公映之时,这些套装已经被运往全球各地的电影院,与影片同时推出、出售,竟然还一下子卖疯了。我想,这就是标准的文化产业链吧!
记者:生产动漫服饰的企业之间竞争是否激烈?
赵小强:我举一个例子吧。今年,趁着原材料涨价,我们把卖给美国中间商的价格上提了30%至50%。他一看,急得直跳脚、哇哇叫。可是磨蹭了一段时间,还是接受了,然后他再向迪斯尼去提价。
记者:自创品牌,需要很强的自主研发实力。
赵小强:对,在香港,我们已经有几十人的研发中心,其中13名中国香港设计师和2名美国设计师。我们的研发、配套部门现在已经有200多人了,占公司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许多复旦、清华、浙大的优秀毕业生。我们这里的待遇很好,比如一个年轻人,第一年的薪水6万,第二年就涨到10万,第三年是15万再奖一辆车。而且,我们从事的是开创性的产业,大家都觉得很有奔头。
记者:除了动漫衍生产品以外,还有准备进军新的领域吗?
赵小强:当然有了,我们要直接投资动画片。我们已经和上海电影集团共同制作动画电视剧《大耳朵图图》,并同步开发系列衍生产品。总投资中,我们占49%,上影占51%。
他们正向产业链上方攀进
采访美盛,有一个事实让记者非常惊诧——一套动漫服饰产品,从出厂、装箱、海运直到交货,终端价格减去成本的总利润当中,这家企业赚了五到六成的钱。现在他们已经不需要贷款,利润大多用来扩大再生产。
据业内专家透露,在当今世界服装产业链中,生产高档名牌服装的中国企业常常只能赚到利润的5%至10%。“人家吃肉,我们喝汤”,服装企业对这种状况无可奈何,在如此大背景下,美盛所做到的,堪称不易。
有了利润,就有了自我造血的功能,就有自主研发的底气,就有了自立山头的可能。现在,赵小强正在努力地从动漫产业链的下层向上攀进,直接投资创造动漫品牌,最终形成一条从动漫影视的设计制作、到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到销售市场的培育推广这么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条。可以期待,更宏大的前景在前面等着他。
文化产业联接世界
要创意,更要胆量
美盛对于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启示,可以用四个字“另辟蹊径”来概括。
在国内大多数的日用消费品产业中,大多数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就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大家都在拼价格、拼能耗、拼土地,利润越压越薄,到头来谁都没钱赚。在国际产业链中,这些中国企业的议价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因为技术含量低、门槛低,你不做,有的是别人抢着来做。
而文化产业有着先天的优势,因为文化所赋予的附加值,能够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这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必须要有创意附加到产品上,必须要有优秀人才的引进。不过,相对于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门槛已经足够低了,这也是我们经济转型、尤其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