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路何在?
访谈
“工业要强”的愿景一经提出,常平镇便开始在工业发展上发力。昨日成立的东莞外商投资协会常平分会,以及将于本月28日正式成立的常平民营工业协会,被视为常平大力加强工业发展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本报近日专访两位协会会长,力图通过他们的视角,解读协会发展以及关于振兴常平工业的一系列思路。
常平民营工业协会会长陈观福:
发展工业需坚持不懈改革
记者:陈桂明书记最近提出了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的主张,在你这看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陈观福:常平近几十年的发展,从商务、酒店、房地产,这些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是不错的。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工业,工业是根是本。因为没有工业就没有人流量,没有消费群体。实际上,工业涉及的消费相当高。根据我的观察,高消费群体是客户、商家,所以其他产业的发展需要工业作为前提。
记者:成立这个民营工业协会,它可以在振兴民营工业中做些什么?
陈观福:我们主要有几个职责。一是宣传政府相关政策,研究和探讨民营工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体制、政策、管理等理论和实际问题,加强行业自律,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反映企业诉求,搜集产业信息,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建议。三是为民营工业企业建立信息平台,收集和发布会员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四是开展多种活动促进交流,为民营企业提供产业辅导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和促进民营工业品牌建设与自主创新。五是通过会刊等出版物,加强与国内外专业媒体合作。促进行业自律,引导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六是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建立和承接国内外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应对WTO其他国家行业组织的进口贸易纠纷。其实我们协会的功能外延还很宽,但归根结底都是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
记者:作为民营企业家,你怎么评价常平目前民营工业的概貌?
陈观福:一直以来,常平主要是凭借独特的交通优势,以商贸流通为主要发展方向,我个人认为是对的。但是,忽略了民营工业的引导发展,或者说不够重视。常平目前主要工业有毛织制衣、电子、玩具以及五金制品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些产业一直在来自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夹缝中求生存,惨淡经营,各自发展,缺乏政府行政指导和对应政策导向。
记者:那要实现“工业要强”突破点在哪里?
陈观福:现在工业的发展已经不是老传统老方式了。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工业领域的劳动力来源流动性大、知识要求高,各个门类都需要专业人才。而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则对专业技能要求简单,更容易上手。正因为工业领域内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在竞争激烈的现在,思想不更新、专业不更新就会被淘汰,所以发展工业需要坚持不懈改革才能持续发展。
东莞外商投资协会常平分会会长梁钟铭:
工业为基础,商贸为依托
记者:成立这个协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梁钟铭:这个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个桥梁。我们主要的出发点是怎样来为这些企业服务,能够使他们在这个地方安心的发展。还有一个就是作为一个桥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承担沟通和协商职能。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时候因为沟通不够产生误会。所以我们希望发展一个平台,将会员企业的情况及时反映给政府。
记者:那目前有没有确立一些沟通机制?
梁钟铭:我们本身已经有210多个会员,还有一个很庞大的理事会。常平外商投资协会分会的办事处也建立起来了,目的是在于为企业服务。
记者:为企业提供怎样服务?
梁钟铭:关注一些热点问题。比如产业升级,以前是来料加工,现在怎样促进大家转型升级。还有一点,通过这个平台,使各企业之间有生意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另外就是提供一些国家法律、投资政策问题的咨询和帮助,引导外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