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纺织服装类学校开始接轨企业
不过,2010年公办院校的出色表现,让持此种言论者刮目相看。也是在9月,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卓越设计师班开班。卓越班实行“3+1”的培养模式。前3学年学生在校集中学习工艺技术、艺术创新和市场管理3个模块的服装专业知识,第4学年在服装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校长韦一良对记者说,卓越班的开班,是武纺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中的一次探索,卓越班具有四个特点:一为应用,二为创新,三为国际化,四为卓越,希望卓越班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人才。
北京服装学院针织班17名学生在《品牌策划与产品开发&专业综合》课程中亲自动手完成了内衣作品的设计、制作,并首次在图书馆大厅进行了主题为“秀色可餐”的汇报展。据介绍,作为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课程以爱慕“爱美丽”品牌为研究对象,从市场出发,让学生体验了趋势调研、新产品策划、设计开发、印花、样衣缝制、展示陈列的全过程,共历时3个半月,得到了北服“爱慕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和面料提供,反响不错。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通过工作室集群式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虚拟企业环境,创新专业平台式实践基地。他们积极建立大连工业大学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
其实,设计类专业的培养目的是要求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力求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服装专业高校培养的是专业人才而不是操作工。
“中外合办”自有一套
现在,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正如火如荼。记者深入考察了ESMOD北京,发现法式服装设计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学生入校之前可以没有任何设计功底,也可以不必拥有较深厚的绘画基础。ESMOD北京的法国老师解释道:“这就是我们与中国高校的最大区别。一个人是否有美术基础,对将来做设计师不是一个必要的因素。”服装设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ESMOD北京的法国校长ZOHRA告诉记者,为了适应这样的教学要求,担任该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都是具有多年设计工作经验、曾在多家法国知名时装公司和设计工作室工作过的设计师,并且全部由法国ESMOD本校派遣。
今年7月,北服-莱佛士国际学院时装营销与管理专业教师Robert Alexandriysky带领学生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的北京姿蔓郎服饰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带队老师对记者说,当今,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句时尚的口号,它更是教育行业教育形式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以往学校仅仅把注意力放在以讲述某一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课堂上,这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需把目光投向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利用第二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最佳选择。
还有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进行了一次介于服装艺术设计班和工程班之间的教学实践。服装工程专业属于工科门类,而服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类范畴。这两个班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了一个作业,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大家的专业知识得以互补。实践中,设计班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意、形象。理科的同学以更理性的角度从营销、品质、管理等方面入手,与设计班的学生共同模拟、策划了一个品牌,这两个班的同学由此组成了一个团队。这个新生品牌对学生们很有吸引力,如它的定位、价格、经营方式成为大家实践的重点。对于是店中店,还是自营店的问题,学生也非常感兴趣。这样的一种教学尝试关键是培养了学生们合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从企业的角度设计了一个有市场价值的品牌。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袁仄对此表示:“我们的服装教育者不要把科目绝对化,而应该是开放的。”
这种“艺工携手”的教学实践从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的专业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