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能化:“能化航母”乘风起航
集团形成了“3+2”循环经济模式。“3”就是以独立项目或矿点为基础的“点循环”、以相关产品或产业链延伸为主体的“线循环”、以系统集成与多项目联产为依托的工业园区“面循环”;“2”是一方面在节能减排中放大资源功能,另一方面在保护环境中建设矿区生态文明。目前,中平能化已逐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中平能化注重在煤炭、焦化、盐化产业链延伸过程中,使高碳资源在产业链上延伸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转化,实现价值最大化,利用效率最大化,碳排放最小化,这就是从“黑色(煤)”-“绿色(环保)”-“金色(效益)”的高碳能源低碳化的转换。
中平能化核心产业之一的尼龙化工是以生产尼龙切片、66盐、工业丝为主,其上游原材料有氢气、苯。另一核心产业煤炭采选是以煤炭的开采、洗选加工为主,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焦炉煤气和粗苯,这些都是氢气和苯的原材料。去年11月13日,首山焦化公司2亿立方焦炉煤气制氢成功投产,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制成的氢气,通过长16.7千米的管道,正式送入尼龙化工公司的生产系统。此举标志着煤炭采选和尼龙化工两大核心板块成功实现对接。至此,中平能化把资源利用从最基础的煤炭延伸至世界最前沿的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形成了“原煤-焦炭-焦炉气-尼龙66盐-工业丝-帘子布”这样一条目前我国产业链最长、附加值最高的煤焦尼龙化工产业链,也是我国最高端的煤化工产业链。这一产业链的打造,不但实现了对大量“边角料”的综合利用,而且节约了能源消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更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尼龙化工的CDM项目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合7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还可获得1.6亿元左右的收益。
化工板块 从枝单叶疏到大树参天
近年来,化工产业在中平能化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化工板块各企业竞相发展。来自中平能化化工事业部的一份工作报告显示,2010年,集团煤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销售收入完成405亿元,同比增加102亿元。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使用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主要原材料——针状焦,基本靠从美、英等国进口。作为中国生产直径600毫米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最大企业,中平能化下属开封炭素公司一直把原材料国产化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与国内针状焦生产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和联合开发,在国内开创了用国产煤系针状焦生产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先河,巩固了世界先进、国内最大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企业地位。去年底,该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新集团的组建,为尼龙化工板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帘子布公司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尼龙66产品基地为目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强力推行精益管理,加快推进技术进步,使帘子布公司在产品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步伐最大、质量最优、发展最快的“三丰收”。随着2万吨细旦丝项目、捻浸增产技改项目的陆续投产,公司尼龙66工业丝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更加巩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产品品牌“神马”商标在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荣膺中国商标领域最高荣誉——“中国驰名商标”。
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影响,氯碱行业整体亏损。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氯碱股份公司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挖潜降耗工作。加强经营管理,坚持经营“三大原则”,即价格执行原则、付款原则和客户选择原则,降低采购价格,确保资金流向及企业利润最大化,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运行,生产烧碱比上年同期增长29%,PVC树脂比上年同期增长27%,液氯比上年同期增长17.4%。
目前,中平能化的化工产业已经成长为一颗化工常青树。
技术实力 从区域科研到系统创新
原平煤和神马集团都有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但由于各自技术、资金、人才、机制等众多因素的制约,重组前各自研究的是部分产品,研发范围有限,没有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中平能化的领导认为,一个企业只有先做强,才能做大,所以他们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要想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从科技创新开始。
中平能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创新举措,打出了“组合拳”,而且拳拳有威力。
集团充分发挥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两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先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十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了共建技术中心协议和长期合作意向。建立了“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研发试验室”和“对位芳纶中试开发平台”,建设成立了“河南省尼龙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去年3月,中平能化成立了能源化工研究院,搭建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科技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高级科研人员,广纳科技人才。研究院下设矿井开采、瓦斯治理、机电自动化、矿井防治水、尼龙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8个专业研究所,负责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