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外贸订单清淡 宁波“帮忙团”也难做生意


http://www.texnet.com.cn  2011-03-22 09:25:1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生意社3月22日讯 前不久,宁波一服装制造厂厂长孙先生接到了新年来第一张海外订单。对以代工为生的厂子,这本是一个好消息,但由于招工难,为了按时交货,孙先生不得不请宁波服装制造业中的“帮忙团”来帮忙。然而,这样一来,订单倒是能按时完成,高昂的工时费却将他的利润压至接近零的水平。

  记者通过在宁波当地的调查采访了解到,“帮忙团”的成员虽然是打工仔,却不用进工厂,也不用按照工厂严格的规章制度上下班;加工同样一件衣服,“帮忙团”的加工费却是工厂里普通工人的双倍以上;虽然没有稳定的工资,“帮忙团”的工人有时一天赚上500元。

  宁波当地把这样的群体称为“帮忙团”——每当工厂有订单要赶而又缺工人的时候,“帮忙团”的短信往往就会“体贴”地发到工厂老板的手机上,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这个群体带来的影响是使整个工厂的工作氛围非常浮躁,”宁波百纳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平评论道,“‘帮忙团’的出现使工厂工人的心中产生了不平衡,于是更多的工人开始请假,参与到别的工厂的帮忙队伍中去。”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百纳针织制衣厂就不得不开始连续聘请 “帮忙团”,“下半年开始,走掉了很多工人,而客户的订单是耽误不起的。”百纳针织制衣厂厂长袁海林介绍道,但是一旦聘请 “帮忙团”,“订单的利润就没了”。

  然而进入今年,部分“帮忙团”也开始发现:生意不好做了。由于一些中小型工厂本身的订单就不多,能分给“帮忙团”的订单就更少了。

  高价“帮忙”

  宁波“帮忙团”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2006年。其后,“帮忙团”的队伍开始壮大,“这两年‘帮忙团’的人数成倍地上涨。”这一趋势从袁海林每年收到的“帮忙团”发给工厂的名片数量可以略窥一二,“2009年就十多张,到了2010年变成了三十多张。”

  “我2008年开始加入‘帮忙团’的时候,接的几个工厂单子碰到的都还是熟人。去年开始,几乎一律是生面孔。”“帮忙团”成员孙勇回忆道。

  据孙勇介绍,“帮忙团”通常由一个包工头凭借个人关系从厂家处拿到订单,之后在一群已经不工作的工人中要人。程序简单,拿出一张价码单,标明每一道工序能给出的最高价位,价位一般会比普通工厂工人高出一倍。

  “按照计件来算,一件10元工时费的衣服,我们收费20元;按照小时来算,一般工人在7元钱每小时,我们就在14元钱每小时。”孙勇表示,碰上年底工厂大批订单要加工的时候,要价还会水涨船高。

  虽然不是每个月都有活干,但是一旦来活,“帮忙团”的赚钱速度还是让孙勇十分激动。“有时候一天能赚500元,”孙勇告诉记者,平均下来一个月往往能有5000元~6000元,当然这是有活干的时候。“常常干一个星期休息3天,干两个星期休息1个月。”尽管如此,孙勇计算下来,一年的平均收入要比中规中矩在工厂打工要高,“而且时间是自己的,想休息就休息。”

  这其中,牵线的包工头的回报则更为丰厚一些。陈国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终如果给‘帮忙团’工人的价格在15元每件,中间的包工头至少会向工厂要20元每件。”

  只是如今随着“帮忙团”队伍的壮大,“他们要价一旦过高,我们还可选择另外的‘帮忙团’。”袁海林告诉记者,在不得不用“帮忙团”的时候,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只是不论要得多低,利润基本都是赔进去的。”

  长期与工人打交道,陈国平认为,突然暴涨的薪水往往让一些工人失去了工作的平常心。“帮忙团成员的高工资,让工厂里正常工作的工人很难保持正常心态工作,导致工厂流失了部分工人。这部分流失后的空缺就不得不以高价再次聘请‘帮忙团’,最终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

  另类外贸“风向标”

  其实在宁波当地,2009年时,已经有部分工厂联合起来,不给“帮忙团”订单。“当时有一些效果,但是并不明显。”袁海林表示。“帮忙团”与小型加工厂的生存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这些‘帮忙团’,很多小型加工厂就要倒闭。”高国艳指出。

  不到30岁的高国艳从江西老家外出打工已经有10个年头。如今的高国艳已经逐渐担任起“包工头”的角色。他和老乡一起置办了机器,租用了百来平方米的厂房,在有工厂需要帮忙加工的时候,高国艳就去工厂帮忙;闲下来的时候,会从工厂里接一些单子在自己简易的加工厂里加工。

  “现在俩夫妻平均一个月能赚一万多元。”高国艳告诉记者,如今他们把小孩也带在身边,“自己不会再去工厂打工,工厂工资养不活一家人,而且也没有时间带小孩。”只是,年初从老家回到宁波后,高国艳发现今年很难从工厂拿到单子,工厂不需要“帮忙”,而自己的简易工厂也难从别的工厂要到订单。

  “帮忙团”的收入往往与外贸行业的景气程度成正比。记者在宁波走访多家外贸企业发现,与去年相比,工厂订单普遍比较少。不仅如此,“帮忙团”的主要订单来自于小型加工厂,而年初以后,高涨到每吨6万元的纱线,让这些小型加工厂已经揭不开锅,就更没有订单留给这些“帮忙团”。

  “我在考虑要不要去北京,”高国艳告诉记者,“过年时候一个老乡说,他们夫妻去年8月到今年2月份,就从北京的工厂赚了五万六。”

  兰玛颂科技有限公司CEO邱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最害怕看到当地媒体报道,某某地方7000元工资招不到员工。”他表示,这种报道容易导致的结果是,工人对于工资的预期过高。

  邱柳告诉记者,“我们公司进行过测算,一个工人一年人均产值在10万元~15万元。以15万元为例,其中至少有一半的费用是原材料的价格,剩下的费用还要包括17%的企业税收、厂房租用费用、水电费、物业、管理人员费用、工人的保险费用等,一年能给出3万~4万元的工资已经是极限了。这其中还存在多种变数,包括延误出货期而不得不额外支付的航运费用,以及没有计算入内的机器折旧费用等。”“而且这15万元的人均产值基本是达不到的,一般工人的人均产值在10万~12万元。”邱柳指出。

  在宁波凯丽安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看来,工人工资基本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了,“如今的服装企业在各种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利润空间已经被压榨一空。”

  “当企业的利润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运转的情况下,企业就会倒闭。”李健坦言,目前的情况就是大部分的企业利润已经不能支持企业的运转。很多工厂已经开始把之前的资本积累投入现在工厂的运转当中,“大家都在撑,现在的服装企业都在拼财力,看谁能熬得过去”。

  这样的情形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可能是,“撑到一定时候,会有大片的中小企业倒闭”。李健坦言,“今年已经有很多小型的加工厂选择了关门。”而这也是今年来,盛行多年的“帮忙团”生意日渐难做的主要原因。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订单  招工  利润  针织  成本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