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棉纺织产业聚集地区调研报告
生意社3月24日讯 2011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产业升级的关键之年。2011年,我们仍将面临诸如原料价格波动、生产成本上升、货币紧缩政策等困难和挑战。为了解行业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保证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于2月25日至3月6日对棉纺织产业聚集地区开展了调研。
此次调研,棉纺协会组织人员分六个调研组,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秘书长王玉琦和副秘书长王克莉、叶戬春、郑洁雯、王青翠带队,分别对河北(晋城、藁城)、山东(淄博、聊城、广饶县、高青县)、湖北(襄樊市樊城区、枣阳市、汉川市马口镇、宜昌、荆州、仙桃、武汉)、河南(郑州、开封、新乡)等四个省份的棉纺织产业集聚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纺织企业共计64家。另外,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分别组织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到会的相关企业共计119家。
除了实地调研,还对石河子、黄桥、周庄、湖塘、先锋、塘桥、夏津、永安等地区进行了电话调研,回收了有关产业集群或地区调查表。
现状:2010年棉纺企业产销保持强劲增长
通过本次调研,总体感觉:各地区的棉纺织行业2010年生产、销售、出口保持着强劲增长。企业在加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上有所增强,大力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努力克服了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纱、布产量均呈平稳增长态势(全社会口径)
所调查的16个棉纺织集聚地区,2010年的生产能力及实际纱、布产量均呈平稳增长态势。纺纱能力是1669.1万锭,同比提高25.72%,纱产量是350.33万吨,同比增长14.30%,主要是高清县、枣阳地区的纱产量增长很高,其中高青县纱产量同比增长42.6%,枣阳地区纱产量同比增长30%,布机能力是15.08万台,同比提高16.60%;布产量是55.35亿米,同比提高17.61%。布产量同比增长较大的有周庄镇29.3%,宜昌市30%,樊城区、枣阳、马口镇等布产量增长均在20%以上。
行业效益大幅上升(规模以上企业)
所调查的16个地区,规模以上企业2630户,职工人数34.11万人,平均每户企业有130人;2010年合计销售收入1495.14亿元,同比增长29.61%,利润是97.12亿元,应缴税金34.9630亿元。2010年各地棉纺行业销售收入、利润、利税都较2009年有大幅上升,除高青县、黄桥增长幅度不大外,其余地区、集群均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特别是宜昌市、仙桃市、石河子等地区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更为突出,均在40%以上。这与2010年企业早期低价库存原料、纱线价格大幅提高有很大关系,也与部分地区扩大产业规模有关。除先锋镇、樊城区外,各地区用工人数都有不同程度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先锋镇当地实行优化配置,规模以下小企业户数同比降低了3.28%。同时由于采用先进的纺织生产设备,使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用工人数减少。石河子市扩大了多个纺织产业项目,其中续建项目7个,新开工项目6个,产业项目的扩大推动了用工人数的提高,使得职工人数增长了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