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 服装企业很“受伤”
生意社5月26日讯 接还是不接,这是一个问题
青岛即发,工人们正在赶制日本订单。
对于即发来说,2010年已经吃了一颗定心丸:外销订单已排满全年。
历经了2009,2010年的春天比往年有更多的期待。和即发一样,很多企业的订单渐渐回升。
虽然价格很低,“甚至有些出价低到根本做不来。”但是最坏的时候,已经开始离去。
去年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月度出口额同比大增。时间走到6月,这种趋势依然很明显。去年上半年服装出口5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
这种趋势,也在东莞市大朗镇得到验证。
“去年上半年,大朗出口增加37%,毛纺织业产值增长了71.4%,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增长了115%。”该镇党委书记尹景辉说。
自此,中国企业的老板们看似一扫金融危机的阴霾,再也不用一心保订单了。
然而,未来都极不确定。
很快,订单变得越来越“烫手”。
2010年4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会见突然来访的美国财长盖特纳,这引起坊间“盖特纳突访中国,是为了人民币升值?”的猜想。
而进入9月,人民币开始加速升值。
9月22日,人民币经过连续九个交易日上涨之后,进入“6.6”时代。而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1.74%,亦创出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此时,上海某贸易公司业务员严眉,在跟客户洽谈了8个回合后,500万美元订单还是被老板否定了。
“可能签单时是有钱赚的,但到了结算时候却变成亏本了。”她说。
“目前人民币升值已经基本到位,不宜再进一步升值,否则企业不是转型升级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这时候说。
然而美国依然在施压。
9月2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审议通过“以货币改革促公平贸易法案”,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国家征收特别关税。
而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盖特纳表示美国将与其它国家联手向中国施压,并暗示本轮人民币升值幅度至少应达到20%。
随后,欧盟也跟风美国施压人民币。
就是在这种嘈杂的声音中,从事纺织进出口生意的王磊参加了第108届广交会。
其实,9月份开始,来自欧美的要货咨询如雪片一样飞来,“最大的一个单子值100多万,就这样给推掉了。”
因为,他已找不到厂加工。
面对订单,没有企业敢接。
由此,很多企业生产线停止运转,“接得越多,亏得越多。”很多企业这样说。
“不要压迫人民币升值。”10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上这样呼吁。
其实,人民币升值步伐并没有停止。10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上涨至6.6912。10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6908元。相对6月重启汇改,升值幅度近2%。
此时,8月份接的一个订单,已让广东潮州圣泽公司老板郑斌损失8万元。
而就是加工利润相对高的企业,“现在也是有选择地做订单。”海贝鞋业财务副总经理章桔说。
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行业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而服装业平均净利润水平仅仅在3-5%之间。
人民币的升值还在继续。
2011年1月11日,1美元对人民币6.6216元;1月12日,1美元对人民币6.6128元;1月13日,1美元对人民币6.5997元,再度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而瑞银证券预计,为了抑制通胀,今年人民币将升值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达6.2。
“国内服装加工企业利润普遍在5%以内,如果人民币升值6%,则导致服装出口企业亏损。”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说。
“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企业报价难,”广东名瑞董事长蔡民强说,“未来行业洗牌将加剧,中小企业可能被洗得多一些,大企业不小心也会被洗掉。”
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面对的压力,还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
“限电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在本已不佳的中小企业生存状态下,温州会有30%的中小企业被迫停工、半停工。
在“十一五”最后一年,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很多地方开始限电。
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原来1天用电成本也就1000元左右,”浙江休闲阳光鞋业生产管理负责人邓学平说,“限电后,用柴油发电,每天成本就增加2000元左右。”
在压力成本下,“2010年订单比去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天时时装有限公司负责人余红锋说,长期客户美国品牌MissMe挑了一些单子给越南、印度做。
苏南一家企业老总也表示,2010年广交会上,部分欧美客户已开始缩减采购量。
事实证明,在ZARA、H&M、优衣库等品牌服装店里,新一季春装不再是单一的“MADEINCHINA”,产品多来自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墨西哥等国家。
很多单子已经开始往国外转移。
实际上,2010年1-11月,越南运动鞋产值同比增长20.2%,中国规模以上皮鞋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3.4%。
“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已成明日黄花吗?
显然,成本的压力,依然在加大。
在通胀轨道里,中国服装难得幸免。
棉价,就是一个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