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民企生存现状调查 服装业还剩几家在欢笑
靠贴牌生产存活
乐清市飒风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葛兴隆感叹,他们的企业专做纯加工生意,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钱,若是转型贴牌,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聘请设计师。一个小厂经不起折腾,都不想做了。
在一些服装企业应声倒下之际,乐清市韩邦裤业有限公司却在今年2月份成立。谈起为何在人人喊着“服装难做”的形势下,这家公司却勇猛入行的原因,该公司副总经理叶基龙称,他们对服装业的前景很有信心,只要设计出的成品能被大众接受,那就必然会成功。目前,他们选择了贴牌的方式和厂商合作。
同样的,有20多年历史的温州旭豹服饰有限公司,在2005年就成为了著名品牌“恒源祥”的加盟工厂。该公司设计的样衣,只有厂商挑中的款式才会有订单。“服饰款式上求新求变,才能有竞争力。”该公司经理许哲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装业负责人表示,贴牌和纯加工相比,利润相差较大,一般纯加工的利润约为5%,贴牌服饰的利润约为10%至15%,若是企业固守原有的加工模式,前景更加不妙。
打响品牌很难
如今,乐清市时代广场某品牌专柜的服饰就有乐清市韩邦裤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叶基龙透露,他们生产的一条裤子若是以100元卖给该品牌的厂商,那么它将以七八百元的售价出现在时代广场,中间的利润达到了七八倍。而对韩邦裤业来说,这条裤子的纯利润只有15元。
相比之下,代加工企业辛辛苦苦地经营,利润却和品牌厂商无法同日而语。因此,该公司打算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陈汉春告诉记者,创建自己的品牌不是件难事,但想要打响品牌,绝非易事,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持续不断的宣传经费。
其实早在10多前,中国雪谷集团就注册了自己的雪谷品牌,但最终因为承担不起广告所需的大量费用,搁置了该品牌,不得不走上了以贴牌为主的经营模式。“等公司的实力再雄厚些,我们会专心做自己的品牌!”该公司董事长朱增绍认为,服装企业若想走得更长远,打出自己的品牌才是必然之路。
乐清市不少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坦言,创自己的品牌,利润虽高,但它除了需要广告宣传上的资金投入外,比起贴牌,需要承担太多的风险,比方说经营、销售等环节,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的企业没有足够大的规模和足够多的资金,去创办自己的品牌。
离开实业
今年4月,乐清市圣堡服饰有限公司、温州杉派服饰有限公司、中国雪谷集团等6家乐清市服装企业和2家电器企业的负责人联合创办了雪谷集团浙江投资有限公司。他们将产业的触须向房产等其他领域延伸。
“服装企业利润有限,我们是以它为平台,积累人脉或是融资。”中国雪谷集团董事长朱增绍告诉记者,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若是开发商投资房产项目暂缺一两千万元的资金,投资公司可以注入这笔资金,但他们单纯只是资金上的投入,不参与其内部的所有项目或是收益,开发商将向他们支付20%到30%的月息,3个月后收账。“目前我们运作得很顺利,按这种态势下去,预计一年人均收益至少能有几百万元。”朱增绍表示,这种投资方式便捷省力,甚至超过了服装业给他带来的纯利润。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服装业多元化发展有其优势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若是过多地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其他行业,势必会影响本行业的发展,致使公司负责人不愿意将过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和企业的升级上,只满足于投资带来的丰厚回报,从长远来说,这对乐清市的服装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郑茜)
新闻链接
国内服装业纷纷喊冷
厦门:劳动力紧缺
因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等因素,厦门纺织服装产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寒冬。目前,在厦门的服装企业,每个工人用工成本至少在2000元以上,令原本已出现招工难现象的厦门纺织服装产业雪上加霜,
纺织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做电子商务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和其他综合成本。近年来,厦门服装企业纷纷对企业网站进行了升级,还有不少企业到淘宝网等在线交易网站开网店。
广州:订单大幅减少
近日,由于成本上涨和市场萎缩,广州各大服装厂处于半停工状态,一些中小型企业纷纷关门停业,少数企业开始倒闭。3月以来,部分服装厂订单减少一半以上,因销路不好,广州街头出现1元服装店进行甩卖。
服装业的不景气已经非常明显。不少商家不惜3元一件甩卖衣服,力求快速回款,大批工厂停产。
上海:提前进入淡季
端午临近,本来应是服装行业的旺季,但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原因,上海等地的服装行业提前进入了淡季,不少小服装厂雪上加霜被迫停工,一些大服装厂也是艰难维系。
据悉,目前上海服装厂的一线工人平均日薪将近15美元,而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家的工人月薪在4-5美元,现在Zara、H&M、GAP等国际服装企业都把一些低端的衣服拿到东南亚去生产。因此,订单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地区转移已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