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狮服装业:亟需突破硬伤而谋求复兴
四大硬伤
梳理石狮服装业发展历程的成败得失,周少雄、蔡东升、吕锜等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产业成长中的"硬伤"问题。
首先是规模问题。石狮产品受冷遇的背后是企业的"力不从心"。周少雄认为,"石狮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的厂;而在国外或者国内更发达的地区,这种企业的规模都是上千、上万人。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订单经济'造就了生产基地,但同时也存在做大做强的瓶颈问题。"
以往石狮的企业通过香港接单比较多,规模大一点的自己去参加各种大型交易会,直接接洽客户。现在看来,规模是一个很重要的筹码,规模太小,一个单的生产周期就长了,一个客户你做得下来,如果多几个就没办法了,到最后,原来那个都会丢掉。
彭田村是石狮市生产运动休闲服装相对集中的地区,全村有大大小小运动服装生产企业200多家,但真正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足10家,正可谓"星星多,月亮少"。
其次是家族式管理问题。在谈到彭田村存在的危机时,蔡东升一语中的:石狮的服装企业大多数为家族企业,家族式管理已经成为石狮企业的"通病"。
"他们基本上是全家上阵,兄弟当老板,姐妹管钱财,儿子管营销,关键部门都是自家人把守;他们想引进人才,又对人才缺乏足够的信任,放不开手脚让人才去干;再者就是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合作精神,老板之间很少交流。"
蔡东升所说的这些当初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便成了最大的问题。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家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家族企业能延续至第二代的,仅为39%;能延续至第三代只有15%。石狮的家族企业,如今正面对着这样的生死之坎。
"家族企业要过的坎,是将家族式管理,转变为以契约和财产为基础的专业化公司。此外,家族人员参与太多,必然影响到职业经理人的发展空间。"周少雄说。
第三是研发及创名牌的问题。设计本是服装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之一,但长期以来,设计却是石狮服装业的软肋。石狮的几个一线品牌之间在产品风格上并无明显区别,产品的同质化导致本地区内部竞争加剧,这对整个区域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利。
品牌缺失也耐人寻味。石狮服装界对此有两个极端反应,有人为自己当年没有打品牌而惋惜;有人对品牌这个概念漠然,觉得企业没有做到那么大考虑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
周少雄说,"以前都是模仿创品牌,找明星打广告就行了,手法比较简单。可现在创品牌,消费者看重的是品牌的内涵和文化,这就要求企业如何保证品牌的品质。"
第四是政府的引导和推动的问题。蔡东升说,石狮的一些服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分散精力涉足别的领域了,其实他们的基础并没夯实,结果"老本行"丢了,新拓展的项目又不顺利。对商人来讲,就是在商言商图赚钱嘛,这时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就特别重要。
健健集团总裁助理魏然则期待政府在用工环境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前几年,石狮一厂两三百个工人集体跳槽温州,后有媒体报道"谁赶走石狮十万外来工?普遍拖欠工资酿成恶果"。对此,魏然说,"企业的行为有时是很短视的,超时间和超强度的工作就是为了更多的利润,但物极必反,最后造成石狮劳工短缺。类似这些,政府就该有力地干预,但我觉得这种力度不够。"
从2003至2005年这段时间,石狮很多比较有名的品牌,比如斯得雅、卡宾等等,都移到广州。"作为一个城市一个政府,或有你的发展思路,但我们企业也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当我们的发展遇到瓶颈,我们需要的一些资源当地能不能有效提供时,我们就会考虑企业的总部经济要不要移出去的问题。"吕锜说。谋求复兴
如今,重振服装产业已经成为石狮眼下及"十二五"期间的"头等大事"。
去年以来,徘徊和沉寂多年的石狮重现热闹景象。总投资20亿元、占地1110亩的国际性服装物流配送中心、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石狮服装城,历经八年建设之后,其配套及功能如今完全到位,实现了当时创建者、时任石狮市委书记、现任泉州市长李建国的初衷,即"推动石狮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营销城市的重要载体。"按规划,石狮将以"服装城"为形象轴心,重新定位为"国际轻纺城",提高区域市场的高端竞争力。
石狮市长黄南康表示,石狮纺织服装产业经过20多年培育,目前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年产值超300亿元,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去石狮办服装厂,不用带什么东西,只要带钱就行了。"业内的这一形象说法,反映出石狮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要素齐全的实际。对此,吕锜颇有感触,他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为什么把'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给了石狮,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好的产业链及市场的底子,应该说,石狮的振兴还是大有希望的。"
据黄南康介绍,石狮率先在全省成立科技奖励基金,设立1000万元的年度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产业创新企业,对企业设立创新或科研中心的给予奖励;围绕纺织服装主导产业等,投资2.3亿元建设全国首个县级纺织服装ASP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同时,石狮作为两岸纺织服装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正在强化后ECFA时代两岸的产业合作。
黄南康特别强调,打响石狮品牌和打响石狮名片不可偏颇,因为走品牌之路是企业发展的捷径,而提高石狮的知名度是为了赢得企业的发展空间,两者应该互动共进,相得益彰。为此,他极力鼓励企业上市和发展总部经济,推进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升级和良性发展。
从去年10月上任至今,黄南康主持连续召开了三场企业大会,召集三四百家纺服企业,与老板们面对面专题商讨上规模、上市、创新等问题,一些配套政策也随之出台,让人感受到石狮重振服装业雄风的氛围。
2005年加盟健健的魏然说,她是一天天看着服装城盖起来的,这个空旷的现代建筑,前些年显得冷清。"但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情况有了变化,政府的力度特别大。以前不愿搬出旧区的商铺现在统统迁移过来了,市场很快兴旺起来。还有,今年的'海博会'(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也办得特别好,有内容有层次,很有些国际性展览的感觉了。"
魏然所言,吕锜同感。他说,"现在书记和市长的确常到企业调研,找我们谈话,掌握企业真实的情况,明显地感觉到政府又要把产业做大做强的一股气势。"
不过,站立于行业制高点上的周少雄则认为,石狮服装业不仅要站在全国的角度,更要站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毕竟,这里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跨国采购的首选地。石狮仍然有很多的机会,关键是城市和产业都要打开视野,形成大的格局,那么,石狮的前景依然光明,石狮的服装将重现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