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标准与质量 中国纺织服装之殇


http://www.texnet.com.cn  2011-07-20 08:31: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收藏

  标准与质量和外贸

  外贸企业频繁陷入“召回门”

  一份来自欧盟REACH“唯一代表”联合会统计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欧盟非食用消费品快速通报系统(RAPEX)共向中国产纺织服装产品发出召回通报122项,同比增幅184%,占欧盟RAPEX全球召回纺织服装产品总数的48%;同一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也向中国产纺织服装产品发出召回通报33项,同比增幅达73%,占美国CPSC全球召回纺织服装产品总数的62%,位列CPSC召回“榜单”的首位。

  2010年,美国、加拿大、欧盟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事件呈大幅增加之势。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的“2010/2011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为37起,同比增长54.17%;加拿大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为23起,同比增长228.57%,因为2009年这个数字仅为7起,2008年则是5起;欧盟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为304起,较2009年增加42.72%。

  进入到今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被召回的案例继续增加。仅上半年,就有多起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被美国、加拿大、欧盟等通报召回事件。如:2011年1月1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The Vermont Teddy Bear Co. Inc.联合宣布对中国产Hoodie Footie婴幼儿连脚睡衣实施召回,被召回的商品数量约为800套,原因为连接睡衣和帽子的金属搭扣易脱落,若被婴幼儿放入口中,有窒息危险。2月17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中国产约6700件夹克实施召回,原因是该夹克不符合易燃标准,有引发火灾的危险。6月15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对中国产Emma Garden牌圆点连衣裙实施召回,共计约

  23600件,原因为该衣服前面的装饰纽扣易脱落,造成窒息危险等等。还有很多类似的召回案例,以上只是“冰山一角”。

  从近几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海外遭遇召回的情况看,不难发现,我国出口纺织服装的召回率正呈上升趋势,且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对国外检测标准了解有限

  不可否认的是,外贸服装频繁被“召回”,一部分是因为出口产品自身确实存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有些企业质量意识淡薄,也有一些生产型企业由于不太了解纺织服装出口现状,缺乏质量观念,没有按照正常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还有部分企业存有侥幸心理,为降低成本忽略生产环节。“纤维含量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但问题一直存在的原因,不是企业对问题不关注,而是企业在质量监管上有缺陷。”国家纤维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孔丽萍曾以纤维含量方面的问题为例分析说。

  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只能接小单,以外贸鞋企为例,有些单个颜色才几百双的量,而一双鞋子的检测费就高达10元以上,这样一来,企业不但赚不到钱,还要亏本。“我们主要做加工出口,本来利润只有微薄的几个点。所用的原材料都是买来的,如果这些都要逐一去做测试,算下来出口一批鞋子的测试费少则几万块,多则几十万块,一笔单子挣的钱还不够做检测。”这是晋江小型鞋业外贸企业主普遍的无奈。

  另一方面,在不太“差钱”的外贸企业看来,更让人烦恼的是本地没有高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要送到一线城市甚至国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样一来,仅检测时间就要占去生产周期的1/3甚至2/3,一旦企业生产周期没有安排好,就非常容易出现延误交货期等风险。

  但除了上述这些原因以外,更深一层的症结则在于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存在与国外信息沟通和信息是否同步的障碍。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遭进口国通报和召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源于对进口国检测标准的不了解。国内外贸企业与进口国相关机构或组织未进行及时沟通,信息不畅,没有关注到进口国的最新行业信息,尤其是一些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内纺织品服装企业盲目按照设计方提供的设计进行生产,而对于进口方的贸易法规却并不了解的现象不胜枚举。

  以童装企业为例,一些国内的外贸童装生产企业对国外技术法规缺乏了解,一些企业只知按客户要求生产,对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外技术法规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

  在这一点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副主任杨萍也持相同观点。“中国外贸企业频繁遭遇‘召回门’,在很大程度上跟企业对国外检测标准的掌握程度和了解程度有关系。”杨萍对本报记者说。

  能否有机构为企业提供权威信息?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遭到进口国和地区的预警或召回通报,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在预警或召回通报过程中,涉及到的其他相关费用,如违约费、对进口商处罚的补偿费用等,也要由出口企业“埋单”。

  不仅是金钱方面的损失,更严重的是对外贸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因为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安全预警报告和召回通报中,会详细列明进口来源地、产品品牌、安全预警或召回的原因及处罚方式等信息。这将极大打击国外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甚至最终导致该产品退出进口国市场。

  如何应对进口国的各种检测标准和不断出台的新法规,成了我国出口纺织服装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副主任杨萍给出的建议是———最重要的还是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同时深入了解和熟悉进口国的法律法规。

  在质量把关方面,毋须多言,因为这是任何一个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工业  标准  质量  召回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