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十论建设“纺织强国”(一)


http://www.texnet.com.cn  2011-08-09 11:26:21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生意社8月9日讯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大国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经过上世纪90年代后期颇为果断的战略大调整,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么庞大的产业呈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工业规模、科技进步、装备现代化、产品升级换代,到工业布局合理化、“大纺织”各行各业协调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处处都在快速、持续推进。当前的形势,正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在改革开放30年时所概括的,“已经做大,重在做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的“迈步走向纺织强国”的战略,正在顺利实施中。

  一、建设“纺织强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关系重大,涉及面广。正因如此,宜从一开始就走群众路线,来个“议论纷纷”。将其重要意义、必然性、可行性和战略目标、战略部署议深议透,做到反复比较、统一认识、集思广益、大局在胸。

  纺织工业是中国最重要的民生产业。把纺织工业做大做强,建设“纺织强国”,符合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治国理念。

  纺织工业是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源头,也是德、法、意和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赖以起步的产业部门。它是任何社会形态、任何发展阶段普遍需求的消费品生产部门,而且是最便于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生产部门。

  新中国建国62年来,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一贯重视纺织工业。究其所以,在前30年,当然是开国初期必须用好原有工业基础,赖以支撑全国经济大局的现实形势使然(1952年,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30%)。更深层的因素则是:中国共产党本着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决心从快解决当时全国城乡人民群众“衣被甚少”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看似顺利,实际充满艰辛,纺织工业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前30年一步步推进,终于在1980年前后看到了灿烂成果。1950年~1978年的近30年间,纺织工业总产值从196亿元上升到470亿元,从业人数从75万人增加到373万人,棉纺企业总规模从500万锭增加到1562万锭;棉纱、棉布产量从43.7万吨、25亿米增加到238万吨、473亿米,开始跃居世界首位。此时,我国还不能说是“纺织大国”,但“纺织大国”的基础已经奠定,轮廓已经显现。

  解决人民群众吃饱穿暖、衣食无忧的问题,是“执政为民”的实际体现。致力于建设“纺织强国”,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及安定和谐社会的需要。新中国纺织工业打基础时期依靠的是“中央高度重视+经济领导机关切实支持+纺织系统自己争气”这样一个中国特色发展模式,这样一条看似平常实则至为关键的历史经验,应该在建设“纺织强国”的新征程中注意运用。

  二、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加速度”,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四项国策。与此同时,国家还扶持纺织工业出口创汇、充实完善“大纺织”产业链、鼓励中小型民营纺织企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新政策、新措施,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这些新政策、新措施,不仅使我国较为理想的解决了全国十几亿人口的衣被问题,而且赢得了世界第一“纺织大国”的地位。要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建设“纺织强国”,无疑需要以更富于远见卓识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引导这个庞大的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

  中央从宏观政策和措施上创建有利于纺织工业发展的环境,主要是出自中央高层的考虑;与此同时,纺织系统也不应置身事外。纺织系统对自身特定的发展需要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应积极慎重地向中央反映情况,或是提出建议方案。1985年初,国务院关于工贸结合、允许纺织企业自营出口的重大决策,就是纺织工业部积极主动向中央反映工贸脱节负面的影响,中央采纳纺织系统建议的结果。至于纺机化纤行业很多好的政策,更是钱之光当部长时期,纺织工业领导机关积极主动争取的结果。为建设纺织强国,这些问题都应好好议议。

  2011年08月08日11:21来源:中国纺织报陈义方

  三、中国在“后工业时代”谋求建设“纺织强国”,不应该是英、美、德、法、意、日等发达国家纺织工业“曾经的辉煌”的再版,而应该是广泛汲取世界各国历史经验,在多个方面具有“后工业时代”特征的“纺织强国”。

  从18世纪“工业革命”到现今的200多年间,世界上先后出现过十几个“纺织大国”。其中英、美、德、意、日等又先后发展为规模不等的纺织强国;也有一些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前苏联、巴西、墨西哥、土耳其、泰国、印尼的纺织工业,虽然规模不小(论工业规模在世界前20位),但大而不强。还有几个国家如比利时、瑞士、西班牙、捷克、德国的纺织工业,虽然设备生产规模不大,但却有其优势行业,可以列为“小而强”的纺织强国。

  我们要认真研究英、美、日、德、法、意等发达国家纺织工业当年之所以兴旺的历史原因,以及他们保持纺织强国地位的经验。

  英国

  英国纺织工业在1890年已发展到4051万锭的惊人规模,其全盛时期(1924年),曾达到棉纺5760万锭、棉织机80万台的规模。其毛纺织业直到1977年尚保有粗梳毛纺63万锭、精梳毛纺85万锭。其纺织机械制造业曾经独擅其利至1843年(这一年,英国撤销输出纺织机械禁令)。英国还是首先实现化学纤维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可以说英国曾是名副其实的“大而强”的纺织强国。

  英国纺织业之所以兴旺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它最先发明具有实用价值的纺织机器,并实现纺织机械的批量制造,从而取得发展纺织工业的主动地位。其二是英国纺织业在很长一段时间,控制着英属印度的棉花资源和英联邦成员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羊毛资源。其三是纺织产品一贯具有的高品质,英国呢绒在世界市场曾是无需广告宣传的工业产品。

  英国纺织业在20世纪中、后期急剧衰落,其中虽有“大英帝国”整体国力下降的因素,但就纺织业自身而言则主要是进入全盛时期后,没有继续“工业革命”时期那种改革、创新精神,渐渐削弱了国际竞争优势。这对外贸依存度极高的英国纺织业自然是致命的。二战后,在工党政府主导的几轮压缩纺织品产能后,英国棉纺织业的规模逐步下降,到1997年仅剩17.5万锭。其毛纺业到1997年也已仅剩精梳毛纺19.4万锭、粗梳毛纺16万锭。直到上世纪70年代尚在世界上很有地位的英国化纤工业(1973年71.8万吨,居世界第三)也随着本国纺织业的衰退而急剧萎缩,到1998年已降为年产20万吨。英国纺织业尚感欣慰的是,其纺织品、服装出口尚有一定地位:1998年纺织品出口54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服装出口49亿美元,居世界第8位。就总体而言,英国纺织业尚保持着“中而强”的地位。中国纺织业在建设“纺织强国”过程中,要注意汲取其始终保持产品的高品质,及其多年来一直关注棉花、羊毛期货市场为纺织业创造有利资源条件的成功经验。

  美国

  美国在独立后,利用其“棉花王国”和先进的“轧棉”产业优势开始发展纺织工业。由于棉花、羊毛资源丰富,科技进步迅速,美国很快就发展为大而强的“纺织强国”。

  美国棉纺织业1832年发展到120万锭,1890年发展到1419万锭,仅次于英国纺织业。1950年前后达到全盛时期,棉纺发展到2179万锭(当时相当于中国纺织业的4倍),棉织机发展到40万台。作为合成纤维的主要发明国,美国化纤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年产350万吨左右,占当时世界产量的1/6。近几十年在世界纺织产业大转移的情况下,美国纺织业的结构有所调整,在世纪之交,棉纺织业萎缩到四五百万锭。但气流纺发展到100万锭;棉机缩减到7万台,但其中90%是无梭织机。化纤工业的发展停了下来,但到2008年仍保持着年产300万吨的水平。特别是其“纤维消费总量”,直到2008年仍保持在1169万吨的高水平,其“人均纤维消费量”保持在38.8千克的高水平。2008年,纺织品出口125亿美元,服装出口44亿美元,在世界市场上仍占重要地位。总体而言,当前美国仍是大而强的纺织强国。

  美国纺织业强势地位的形成和保持有四个原因。其一是其科技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不仅曾是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的主要制造国,而且是现代缝纫机械的发明国。其二是长期保持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的优势地位。其三是在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项最终产品方面都占有优势,经得起新兴国家纺织业的竞争。其四是在纺织品设计方面成功融入现代艺术,其“时装之都”纽约在国际上具有巨大影响力。

  德、法、意

  德、法、意这3个西欧大国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在工业革命中几乎与美国同时崛起。在其后近200年间,一直保持纺织强国地位。

  德国纺织业之强,首先在于德国制造的棉、毛、亚麻、化纤等纺织品基本上都是高、中档产品,真正做到了“以质取胜”。其二是其精良的现代化纺织、化纤机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所占市场份额甚高。由于这些原因,德国纺织业在上世纪最后20年间,在产能明显萎缩的情况下,“人均纤维消费量”始终稳定在20千克~26千克之间;其纺织品出口反而从1970年的15亿美元,上升为1998年的132亿美元,居全球首位;服装出口从1980年的29亿美元上升为1998年的77亿美元,居全球第五位。

  法国纺织业的突出优势是其纺织业与服装制造业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上中游产业的面料生产工艺、花型设计与下游产业的服装设计、制作,协作配合得如同一体,真正做到了“技术与美术”的统一。法国纺织服装业把产品的艺术设计放在生产、经营的首要位置,其时装款式和流行色预测引领着世界服装业,反过来又成就了法国纺织服装业的强国地位。

  意大利纺织业的强势地位,有赖于其基础雄厚的毛纺织业和丝绸业。意大利毛纺织业在二战后独树一帜,拥有两项巨大成就。其一是羊毛原料的“粗粮细作”,用粗毛、次毛和再生毛生产出质量相当好的粗梳毛纺格子花呢,又进行深加工制成格子呢上装大量出口外销。其二是在精梳毛纺系统,用先进设备的精良工艺技术生产化纤/羊毛混纺的超薄面料,并很快风靡世界。至于其历史悠久的丝绸印花和丝绸后整理技术又在二战后取得了新发展。

  日本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高速发展纺织工业。以缫丝工业起家,后来重点发展棉、毛纺织。其大企业如丰田、钟渊、东洋纺、大日本纺、日清等纺织会社,以及丸红、伊藤忠商事等综合商社,经营得都很成功。到20世纪20年代,日本已进入“大而强”的纺织强国行列。

  二战后,日本纺织业率先实现复兴。上世纪60年代初,棉纺织业发展到1300万锭。70年代中期,毛纺织业发展到精梳毛纺215万锭、粗梳毛纺56万锭。1970年,化纤工业发展到年产154万吨的规模。1998年,纺织品出口60亿美元,居全球第10位。

  日本纺织业之所以兴旺,首先是因为其纤维产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而且棉、毛、丝绢纺织都有很高技术水平。其次是因为拥有强大的纺织机械制造业。日本纺织业起步晚于欧美,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十大纺织”(包括“在华设厂”)所用的纺纱设备,还主要是从英、美、比利时进口的,仅织机部分采用“丰田”等本国公司开发的自动换梭式或自动换纾式织机。二战后,日本纺织机械业奋起直追,仅用二三十年时间就把棉、毛、麻、丝纺织各行业成套设备的制造,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再次是因为日本纺织业与化纤制造业的关系非常密切,采用“纺织产业部门办化纤业”的发展模式。因而对化纤品种的开发把握得十分成功。

  中国在建设“纺织强国”中,应该博采众长,多方面汲取一些发达国家纺织业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这是最为现实的一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强国  十二五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