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娘”远去之从个体绣坊到新兴产业 一个镇手绣如何走
生意社8月25日讯 作为四大名绣苏绣的发源地——江苏省苏州市镇湖刺绣产业近些年发展喜人,除了在艺术品市场声名鹊起,其成功打造的全国首家手工绣综合市场——绣品街,有力改变了当地手工刺绣产业的传统分散模式,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为传统手绣市场化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分管镇湖刺绣产业发展的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梁生,张梁生分析并展现了目前中国刺绣之乡——镇湖的发展现实,对于所面临的瓶颈,张梁生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与理解。
机绣对手绣最大的冲击是假冒
本报记者:有观点认为,随着现代工业刺绣的发展,传统手工绣的发展将可能萎缩,作为苏绣发源地之一,镇湖是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的?
张梁生:去年,镇湖手绣产业有10亿元产值,这是个保守的算法,因为镇湖还没有把手绣的外延,如框架、底料的制作计算在内。相比2002年1.5-2亿元的产值,我们一直是在增长,而且增速较快。而作为传统的工艺,手工绣这个品种会受到国家、社会的认可,将达到艺术品的规格,艺术是不会颓势的,尽管从事艺术道路的人不会很多。
现代工业刺绣,比如绣花机绣生活用品,我认可,但不评价,他们存在即合理。眼下,中国人的生活条件还是很有限,很多人的收入不高,手工绣毕竟还是贵的,他们可能买不起。比如镇湖手工绣品都要百元以上,最小的、最简单的产品,比如只绣一朵花什么的,手工成本一天要100多块,要像机绣那样卖一二十块钱,那是不可能的。
但我不认为机绣会对手工绣造成太大的影响。在市场层面,即便是相对低端的旅游纪念品市场,机绣对手工绣的发展几乎都没有影响。因为机绣跟手工绣有很大区别,机绣是工业的东西,批量的就没有艺术性,用的线是一样粗的,什么都是一样的。而手工绣都是唯一的,社会对两者的尊重程度不一样。
在我看来,机绣对手工绣唯一的影响在于假冒层面,我们比较担心机绣产品假冒手工绣产品搅乱市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要区分两者差别有一定难度。
本报记者:那么,在您看来,镇湖手工绣的发展将不会遭遇现代的“碰撞”?镇湖的优势是什么?
张梁生: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挑战之一是怎么提升传统手绣的品牌影响力。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我们镇湖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底料、刺线,还有框架等等,刺绣的外延产业我们都有,这在中国其它绣种里,很少做得到。
包括其它的名绣,他们的底料、框架很多都是来自这里,很多货也是从这边进的,甚至会定点在我们这生产。他们经常会问我,为什么镇湖这么便宜,我经常说,因为人多、产品多,规模大。
镇湖2万人口有8000绣娘,另外还有4000人口从事刺绣辅助行业,比如物流、底料制作等,从事刺绣产业的人达到12000人,占镇湖四分之三的人口,这个数量是相当庞大的。而在8000绣娘中,我们有25个高级绣娘,其余的大部分都在40岁左右处于手绣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刺绣水平很高,近十年绣品获得全国金奖就接近200件。
同时,在市场的运作上,我们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比如,打造绣品街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先例。
一条街背后的产业链发展
本报记者:镇湖为什么要打造绣品街?它对手工绣的市场化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张梁生:绣品街是一个平台,一个集聚效应。原来我们的绣品都是散落在乡村里的,都是在绣娘自己家里制作、销售的。后来,政府打造了这条绣品街,把散落在村庄里的绣女集中起来,它的意义在于对整个绣娘的引导、市场的培育,形成绣庄之间相互学习、良性竞争氛围。
我们的精品不断在涌现,知名的绣娘不断在成长,并形成产业。现在,绣品街有1700米长,商户400多家,刺绣店350多家。但它已不单单是条街了,它对周边乡镇影响带动很大,周边很多绣品都在我们这销售,成为全国最大的一个手工刺绣销售、集散地。这对继承、发扬、光大、创新苏绣有很大作用。
本报记者:绣品街就是一个市场?
张梁生:更具体点说,是一个综合市场,但不是国内到处可见的那些批发市场。绣品街有高档、中档和低档的产品。既有高端的艺术品,比如名人绣品,那是艺术品,几百万的身价,甚至是无价的,也有相对低端的旅游产品。但我们不是批发市场,因为我们是手工产品。
我们之所以定位做综合类市场,是因为都要大家买艺术品那是不可能的。那样市场会很单调,好的艺术品我们有,但我们不会卖的。
同样,如果都是低端的旅游产品,那么绣品街就不会成为综合市场,成为一个人家羡慕、称道的地方。旅游品市场全国有很多,我们不能将手绣品降格。旅游产品市场不可能吸引社会关注和重视。
目前,绣品街在全国范围内的牌子很多,中国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特色商业街等等,国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绣品街旁边,我们还有中国刺绣艺术馆,一个国字号的艺术馆。你想想,为什么一个国字号的艺术馆会建在小镇上,从这点上足可以说明这个小镇、这个绣品街的重要。
未来很好但需年轻人参与
本报记者:在您的描述中,镇湖的手工刺绣集聚成为产业,并取得市场层面的成功,那么,对于未来,镇湖的刺绣产业发展是否也有自身困扰?
张梁生:未来,我认为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人才继承的问题。我们面临20多岁绣娘不足的问题。手绣这个行业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太过辛苦。真的要绣出艺术品必须要有10年成长历程,大多数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除非她真的喜欢,才能坚持。
同时,一件产品的完成周期也超出年轻人的想象。现在年轻人总想10天半个月就能弄出个什么东西来,但手工绣时间周期很长,为什么会辛苦,就是因为一天到晚要不停绣,好的东西要半年以上才能绣出来,很考验耐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办法一是加大对年轻人的培养和引导,培养他们喜欢、追求这门艺术。
另一个就是跟大专院校合作。这既能解决新人不足的问题,也能提升传统刺绣的水平。我们培养那些有创意设计的、研发型的绣娘,不是原来单纯看图模拟的。目前看来效果不错,我们首届大学生毕业了,5年制的,一些优秀的学生没毕业就获得过设计金奖。
困扰手工刺绣发展的第二个问题是假冒产品。机绣的假冒会一定程度冲击市场。我们目前的解决办法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手工的。其次是防伪,推出有利于让大家辨别的简便方法,比如推出防伪标识。最后在管理上,我们政府机关的监管力度在加强。
本报记者:而对于整个手绣产业的未来发展,您持怎样观点,镇湖政府又是怎么考虑的?
张梁生:市场会越来越大,随着现代人收入提高,大家都在追求美,追求享受。因此,很多人都会购买收藏手绣产品。无论是艺术品级别的产品、还是旅游纪念品和生活用品,手绣将越来越普及。
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由于镇湖没有工业,只有这个手工业,而手绣产业又是个富民产业,因此,政府是扶持的。我们在税收和宣传上都是扶持的。比如税收,按国家法律,我们一些能不开票的都不开票,很多时候,政府都是贴得多。由此带来的财政上的不足,我们的办法是通过苏州市高新区转移支付。
我们希望绣娘的收入增长,绣娘的工钱在今年取得了50%增长。
眼下,绣娘工资,手艺好的一天三四百块,一般的一二百块,再差一点就是那种在家带孩子,把手绣当副业的绣娘,她们的收入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