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名城”集体停产:企业深陷产业链困局
“高价位”库存
更让长乐棉纺企业感到雪上加霜的是高价位的库存。
从2010年9月开始,我国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从每吨18000元一路暴涨,突破30000元关口,最高报价甚至到了每吨34000元,涨幅近90%;今年3月起,棉价又开始一路暴跌,从每吨34000元一路狂泻至目前的19000元左右,跌幅高达44%。
棉价高涨高跌,多数纺织企业都没能捞到好处。
2010年下半年棉价疯涨时,由于企业正常运转要保持至少20天的库存,纺织企业不得不疯狂采购。在棉纱售价涨幅很小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不得不接受棉花“一天一个价”的成本压力,而依靠热钱炒作的“中间商”转手一吨棉花就能赚1万元。
然而到了2011年3月,棉价开始连续下挫,纱厂等纺织业中游企业因此被高价位的库存“套牢”。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我国纱线库存自2010年11月以来持续攀升,6月创出历史新高,达到35.2天,远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96天。而截至7月底,我国棉花商业库存总量为135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20吨,更显著高于2008年和2009年的95万吨和90万吨。
长乐棉纺企业自然也未逃脱类似的命运。31家棉纺企业日产各类纱线达2500吨,目前有各类纱线库存近5万吨,库存量在20天左右。
“更可怕的是企业的生产秩序被打乱了,面纱价格随棉花价格剧烈起伏而震荡,为防止出现经营性风险,企业不敢接大单、长单。棉纺织业的生产有周期性,一般要存3个月以上的棉花。在棉花、棉纱价格不断下滑的形势下,高进低出的生产特点使大多数企业难以避免亏损。据测算,目前生产1吨棉纱需要赔2000元左右。”泰源长乐市泰源纺织有限公司供应部经理陈宏达告诉记者。
一位主要以生产棉纱为主的总经理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力求生产其他类原料的纺织产品。“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对棉纺业绝对是个巨大的打击。加工的棉纱还不如原料值钱,成本钱都赚不出来。”
“去年光加工费1吨就能赚1万元,让人想不到的是,今年什么都不干,1吨原料就要赔1万元。”该经理说。去年11月,该公司以3.2万~3.3万元/吨的价格采购了一批皮棉,因为没有订单,车间一直没敢开工,现在这些原料还在仓库堆着。
该经理告诉记者,棉纱的价格往年一直很平稳,市场价一般在4万元/吨左右,而今年到现在棉纱市场价降到了2.8万~2.9万元/吨。
产业链之殇
“棉价波动太大,直接导致了很多小纺织企业倒闭或者转产其他替代品,像生产涤纶、黏胶、腈纶等材质的纺织品。”上述以生产棉纱为主的经理补充说。
但遗憾的是,棉价低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传导至其他原料纺织领域,转产并不能完全解决棉纺企业的亏损难题。“我们公司棉纺虽然只占到整个生产比重的3%,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了下行的压力。棉纺不景气,也会直接拖累其他纺织,如今用于纺纱的化纤价格也在大幅下跌,我们虽然棉花库存量很少,但是化纤的库存量较大,即便不生产棉纱,还是要承担化纤价格下跌带来的的损失。”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宗立告诉记者。
8月24日午后,国内期现货棉价突然发力,原本小幅整理的棉价在震荡中大幅扬升,当日国内现货棉价指数也从低于今年国家已公布的收储价下方涨至上方,自2月中旬以来一直下跌“潜水”的棉价终于“上浮”。其中,郑棉主力1205合约收盘大幅上涨415元/吨,收于21850元/吨,持仓增加12万多手;电子撮合市场棉价整体同步大幅走高。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认为,棉价自3月上中旬开始下跌至8月中旬最低点,目前价格已跌破19800元/吨的新年度临时收储价格,而棉纺织行业的高价库存开始逐步减少,虽然棉花价格下跌将使棉纺企业原材料成本减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前期高价库存带来的资金压力,但是却无法弥补其前期遭受的损失,加上棉纺企业对下游服装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服装企业要求棉纺织企业随着棉价下跌也进行相应的价格调整,因而导致其出货难度较大,不仅原有的高价库存还未消耗完,新购进的原料也不能够弥补原有的损失,预计行业困难进一步加剧。
据分析,短期内棉价的大幅上涨很可能只是一种技术性反弹。当前河北、山东、湖北等省棉花长势不错,产量预期乐观,如今年河北省棉花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省棉花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7.66万亩,增长0.9%。
此外,近期新疆地区天气晴朗,降雨较少,棉花整体长势良好,长期来看,棉花供应量依然存在相对过剩的风险。其中南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地单株结铃普遍在10~12个,若后期天气状况良好,预计部分地区籽棉单产可达400公斤/亩以上,预计部分轧花厂今年籽棉收购开秤时间在9月5~10日。
而国外方面,今年印度的棉花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其全球第二大棉产国的供应量将持续增加,这或许将导致全球棉花价格的下跌。由于印度棉花的价格比全球低了将近一半,对亚洲的一些注重控制成本的生产纺织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印度也取消了对海外棉花销售定量的限制,允许更多地向国外出口棉花。
从棉花下游产业——纺织产业情况来看,纺织企业出现小幅补库潮,促使棉商惜售心理加重,高等级棉趋于紧张,棉企提价要求趋强。但由于下游订单并没有明显增加,纺织行业并未实质性好转,多数企业仍不太看好后市,采购依然较为谨慎。目前,欧美订单仍趋于减少。
而且,近期国家下调了33种进口商品的关税,化纤混纺未漂白的重质、轻质、斜纹、平纹的棉布商品进口关税,从12%下调至6%,下调幅度为50%,部分商品进口暂定税率调整自7月1日起执行。随着国家控制物价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棉纺产品原料价格已先于其他大宗商品见顶回落,现在又下调了棉布进口关税,进一步抑制了中国国内棉纺产品价格上涨的冲动。
“我们的服装出口是和全球其他国家在同一个市场竞争,因此如果我国棉纺企业的棉纱价格高于其他国家的棉纺企业,在进口关税降低的形势下,我们只能选择进口棉纱,否则我们将会在更低劳动力成本的越南、印尼等国家的服装产业面前失去竞争力。”上述来自广东的一家服装出口企业总经理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