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生意社6月7日讯 《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于日前在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理事会上发布实施,为了让行业和企业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对《指导意见》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量和出口量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进入了调整巩固期,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同样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何更好地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何将这一次的危机变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及增强行业竞争力的发展机遇。化危为机,需要行业一起来共同研究,共同探讨。
在这种形势下,认真研究分析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好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引导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促进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科技进步,保持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意见》是未来五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和产业集群制定产业政策和相关企业转型升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行业取得巨大成就
《纺织服装周刊》:此次《指导意见》编制的依据以及过程是怎样的?
徐文英:依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建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的意见和《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总体发展要求,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筹备组前期组织了长丝织造行业调研、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和统计信息,借鉴了兄弟协会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比较,组织编写并赶在2011年8月协会成立大会前形成了《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并在会上发给了各会员单位征求意见,会后根据收集的建议,后续做了些相应的修改,补充了长丝织造产业发展项目。
在2011年11月召开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会上,专门就这个《指导意见》进行了讨论,听取了与会专家的意见,并请悦达家纺和苏州大学对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汇总,尤其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发展性项目进行了重点整理,在基本成型后,为了慎重起见,我们进一步请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以及浙江理工大学对《指导意见》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发布的《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纺织服装周刊》:“十五”、“十一五”时期,我国长丝织造行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徐文英:从量的方面来说,近10年来,我国长丝织造行业是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产量从2000年的40亿米上升到了2010年的近300亿米,年均增速在20%以上。出口从2000年的15.77亿米上升到2010年的76.96亿米,年均递增17%以上,化纤长丝面料产业是仅次于短纤维纱线机织物的第二大机制面料产业。
除了量的变化之外,长丝产业的成就还体现在品种的同步增加,新产品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同时技术装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以江苏、浙江、福建等为主要生产地区的长丝织造产业集聚地区,产业集群的优势相当明显。
《纺织服装周刊》:《指导意见》中的一些数据为什么使用的是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而不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徐文英:其实在2005年以前,国家统计局统计中有丝织物这个统计指标,除了化纤长丝织物外还包括了真丝织物。但是真丝织物的总量不多,每年也就是8亿~ 9亿米左右,变化也不大,在扣除这部分数量外基本可以反映化纤丝织物的产量。由于没有一个行业组织来负责研究、管理化纤长丝织造产业,所以从2006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取消了丝织物这个统计指标,直到2011年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成立,在协会的积极努力下,在中纺联统计中心积极支持下,化纤长丝织物统计指标今年正式列入国家统计口径当中,行业代码为175。今年已经有了该行业的经济运行指标,生产量数据还在努力争取列入其中。因此,《指导意见》中2008至2010年的数据用的是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虽然数据来源不同,但基本可以反映行业发展趋势。
无论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是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都指的是规模以上的企业。由于在长丝织造行业中存在很多家庭作坊式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规模较小而没有进入到统计系统,但是实际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据我们前期调研的几个产业集群情况来看,这个数据基本占我们总量的近1/3。因此,我们测算的2010年的总量是300亿米左右。实际上,各地上报的产量已经超过了300亿米。
此外,在产量表中我们还列出了化纤的产量。对化纤的数量我们也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以2010年的3100多万吨计算,约1100万吨短纤维(含填充物以及无纺布)用于棉纺。其余的2000万吨都是长丝,主要用于针织和机织造,我们长丝织造产业所使用的化纤长丝大概是1000万吨左右。
面临四大突出问题
《纺织服装周刊》:目前,长丝织造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徐文英: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急待提高;二是行业标准缺乏规范和指导;三是行业统计还不太完善;四是行业发展受资源以及环保压力的制约。
《纺织服装周刊》: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竞争力如何?
徐文英:我们与国外竞争对手进行了对比,发现在织造技术和产品开发上,以及在流行趋势的把握上,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先进的国家和地区还有一些差距。
同时我们还归纳了长丝织造产业的优势与劣势。具体说来,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产业链完整、产业聚集度高、织造成本较低、市场相对成熟等方面。而我们的劣势主要体现在,色彩以及流行趋势研究欠缺、产品创新开发能力不强、品牌培育意识薄弱、产品应用领域开拓不足这几个方面。
《纺织服装周刊》:长丝织造产业现在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形势?
徐文英:我们主要从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发展趋势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长丝织造的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对织造车间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要求不高、织造设备一次性投入低、在原料成本上比相对传统的天然纤维有价格上的优势、同时我国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化纤生产工业,原料供应充足。此外,产品变化丰富,适用范围广,尤其是差异化、高仿真等产品的发展对于天然纤维面料的替代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逐渐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环保和能源因素对产业发展形成制约,这些都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因此,《指导意见》从产品开发、技术装备以及产业转移等方面概述了未来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趋势。长丝织物将以天然、生态、环保、仿真和高仿真面料的开发为重点,中高端织造设备将占主导地位,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在确保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的前提下,逐步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方式来拓展发展空间。
六大任务促可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周刊》:“十二五”期间,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徐文英:《指导意见》重点提出了要坚持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着力点,为建设纺织工业强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指导思想。
《纺织服装周刊》:《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徐文英:根据《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目标要求,提出了“十二五”长丝织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突出了科技进步、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精品产业链和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是未来五年里长丝织造产业的指导性文件,是促进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整个《指导意见》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介绍了其他地位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是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了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第五部分重点介绍了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议。
《纺织服装周刊》:《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徐文英:《指导意见》从行业规模、产品结构、技术装备、品牌培育、经济指标和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在“十二五”期间,年均产能增长率为8%,到“十二五”末,行业规模达到近450亿米;二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十二五”末期,年开发差别化、功能化、高仿真类的新产品比例不低于30%,家纺类产品比例不低于20%;三是技术装备不断升级,重点提升整经、浆纱与穿综等前织设备,重要工序的主要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超过30%,ERP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比例达到10%;四是引导鼓励企业重视自主品牌培育,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丝面料品牌;五是经济指标再攀高峰,力争在“十二五”末期,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产值约3000亿元,出口比重力争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六是深入建立特色精品产业链,实行产学研结合,调动整个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相互协作,力争“十二五”末,建立若干高档次的不同特色精品产业链,组建长丝织物科技战略联盟。
在此期间,我们产业的六大重点任务是: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三是加强标准建设,务实行业发展基础;四是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五是改善产品结构,开发高仿真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六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周刊》:保证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相应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徐文英: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包括:尽快建立自主创新体系,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争取和完善各种产业政策,包括技术改造、财政资金和土地资源等方面;改善产业的生存环境,支持企业建立研发、营销网络体系,参加国际展览,扩大国际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指导意见》的附件中,我们还提出了产业发展带有方向性的35项项目。其中,包括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项目14项,产品开发与技术进步项目15项,节能减排项目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