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工艺]经起绒组织
浮长通割法经起绒组织的构成原理及设计与纬起绒组织基本相同,其割绒是沿幅宽方向进行的。图1(a)为浮长通割经起绒的组织图。图中地组织为平纹,1、2、3、4为地经,Ⅰ、Ⅱ、Ⅲ、Ⅳ为绒经,地经与绒经的排列比为1:1。绒经浮长为5个组织点,绒经采用W型固接。组织循环纱线数Rj=4,Rww=8。
浮长通割法经起绒组织的毛绒密度和高度与绒经和地经的排列比以及绒经的浮线长度有关,增加绒经的比例,会增加毛绒密度,但比例过大会降低地组织的牢度;绒经的浮长减小,毛绒密度增加,但毛绒的高度也会减少,绒经浮长增加,绒毛高度增加,但毛绒密度会减小。所以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浮长通割法起绒组织可以在普通织机上制织,一般采用反织,可以减少提综的次数。采用双织轴织造,地经轴采用消极送经,绒轴经积极送经,以减少绒经的张力。穿综采用分区穿法。
2.双层浮长通割法经起绒组织
前面所述的浮长通割法起绒组织的地组织为单层组织,是由一组经纱与一组纬纱交织而形成的,这种单层组织上的绒经浮长线割断后只形成一幅起绒织物,这种织法称为单层浮长通割法。
利用两组经纱(表经与里经)与两组纬纱(表纬与里纬)分别相交织形成的双层组织做地组织,使起绒经即与上层纬纱交织形成固结,也与下层纬纱交织形成固结外,同时还以一定的浮长覆盖于织物表面,待织好后将浮长线割断,将上下两层分开,便可形成两幅起绒织物。这种织法称为双层浮长通割法。
双层浮长通割法起绒组织的起绒经在与上层地组织固结时无法同时与下层地组织固结,形成的浮长线都密布在上层织物的表面,将浮长割断后,形成的两幅起绒织物上,并非整幅织物上均有毛绒,而是部分区域有毛绒,部分区域没有,二种区域(即有绒毛区与无绒毛区)在织物表面呈现某种花纹效应,上下两幅织物的花纹效应呈底片翻转关系,即上幅织物的绒毛区域便是下幅织物的无绒毛地布处。因为起绒经的浮长线分布在上层织物表面,因此浮长割开后,下幅织物的绒毛略比上幅织物的绒毛长一层上层织物的厚度。
(二)单层起毛杆制织法经起绒组织
单层起毛杆制织法又称杆织法。杆织法起绒组织是由两个系统的经纱(地经和绒经)与一个系统的纬纱以及起毛杆交织而成。其中地经与纬纱交织形成地组织;绒经与纬纱交织形成固结组织,每织入几根纬纱后就织入一根起毛杆,使纬纱在起毛杆上形成浮线,将包围在起毛杆上的浮线切断,就形成毛绒,如果抽出起毛杆时不切断浮线,则形成毛圈。杆织法起绒组织,可使所有绒经都浮在起绒杆上,使整个织物表面都有毛绒;也可使部分绒经浮在起绒杆上,形成某种毛绒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