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设计大赛10年磨成专业利剑
生意社7月30日讯 6月底,2012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拉开帷幕。这是自2003年首届大赛举办以来的第10个年份,10年来,中国家纺设计大赛已经声名国内外,成为国际上比赛品类最齐全、参赛作品数量最多的家纺设计大赛。其对推动中国家纺行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为家纺设计领域设置了一个里程碑。
10年打造国际平台
10年时间,中国家纺行业挖掘了众多实力设计师,同时培育了一批新生力量,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今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参赛作品的设计水平进步显著,回过头可以看到今天的成绩是家纺行业每个人、每个企业点滴凝聚起来的。
正如本届大赛,无论是中国家纺协会,还是南通、滨州、余杭、海宁、通州、叠石桥等各大产业集群地的政府都为家纺设计大赛的改进和创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他们在展前做出长远规划,积极主动地调查研究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策划和组织大赛及相关活动,同时注重利用设计大赛的平台,提升区域产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
今年,张謇杯设计大赛主题为“贵•尚”,强调的是命题性大赛,旨在通过比赛提升中国产品设计的品位和时尚文化内涵。“贵•尚”意为“推崇高附加值家纺”,或为“高附加值家纺风尚”,组委会专门组织专家指导广大设计师如何从事表现品牌文化风格的产品设计。
可以说今年的主题是对前9年的总结与升华,也预示着“十二五”时期,家纺行业要向科技家纺、时尚家纺等有高附价值的产品领域进军。三站设计大赛告捷
本届大赛延续了以往的评比模式,分别在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海宁市、山东省滨州市三个地区分别设置了床品、毛巾、布艺三大门类的产品设计专业评比。三类设计专业评比活动,旨在加强同行间的切磋交流,整合专业设计资源,加强各门类产品设计尽快形成“中国风格”,同时推动中国家纺产品设计在门类上保持整体同步成长。
6月28日,床品类设计专业评比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为整个中国家纺设计大赛拉开序幕。相比往届,今年的床品类赛区除了参赛人数大增、套件作品升至205套以外,参赛作品的质量与创新程度也有大幅提高。整体来看,大部分参赛作品都紧扣主题,力求寻找新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不论是对工艺的创新与细节的处理,还是在色彩的选择与风格的特色上都各有优势,力求表现中国时尚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本届设计大赛活动还与通州画稿交易会有机组合成一体,合力造势,扩大了双方的影响力。通州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国内外产品信息设计资源,加速提升本地产品的设计能力,并形成当地家纺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
7月5日,2012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布艺设计大赛在浙江省海宁市举办。此次,共有1104幅画稿参加了创意设计大赛,277件布艺产品参加了布艺设计大赛,十余名企业家、院校教师和职业设计师到场共同参与评选。7名专家级评委谨慎、小心地从1000多幅作品中一次又一次搜寻着优秀的作品,生怕漏下、错过任何一位有才华的设计师。在这里,设计大赛不仅属于设计师,同时也属于生产企业和销售领域。每年都有几位当地最优秀企业负责人前往比赛现场参观、参与评选活动。他们作为对国内外市场最熟悉的人,对参赛作品评判起到重要作用,往往一语道破作品的优劣势。
7月17日,毛巾、毯类、工艺纺织品类设计专业评比活动在山东滨州举行。相比往届,今年的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滨州毛巾、毯类、工艺纺织品类设计专业赛区参赛作品升至185套共2800余件作品,参赛作品的质量与创新程度大幅提高,其中102套作品经过甄选将参加总决赛的角逐。同时,从入围作品中评选出创意设计奖、流行应用设计奖、形象视觉应用奖、最佳工艺品质奖、民族风格设计奖等8个单项奖。
滨州地区拥有亚光、愉悦、魏桥、东方等众多中国名牌家纺企业,拥有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同时又拥有深厚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和传承。该地区产业不仅发达而且持久。将毛巾、毯类、工艺纺织品类设计比赛放在这里举办,再合适不过。希望新生设计力量能从当地优秀企业找到市场方向,在专业领域有所收获。
最终的决赛将在南通举行,届时三大品类的优秀作品将会聚在一起,形成最专业、最完整的家纺展示平台。
南通作为我国最大的家纺产销结合体,是中国家纺内外贸易的桥头堡。目前,这里正在打造中国家纺自主设计基地。中国家纺设计大赛为自主设计基地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设计大赛也将充分利用南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大力推广我国家纺产业的优秀品牌、优秀的设计人才和作品。
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在我国快速打造家纺设计大赛平台,整合“中国风格”设计资源,传播推广中国优秀设计品牌和优秀设计人才的重要意义。众多企业负责人要求企业设计师积极参加大赛并和大赛组委会合作,深入研究、探讨当前中国家纺产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引导行业进步。参加此次评审的企业家表示,无论是刚刚走出院校的新设计师,还是已经和市场有实质接触的老设计师,都需要这样一个展示、交流、相互学习、互换信息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