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十年产业集群在提升中发展
生意社9月15日讯 纺织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重要组织方式,目前已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主体。促进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不仅对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所在的地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集群地区的产业水平逐步提升
2002年开始首批试点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提升工作至今已经十年。十年来,在中央大政方针指引和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产业集群的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化生产方式有了重大进步,许多集群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提高较快,品牌效应明显,社会责任得到加强,带动了全国各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各地纷纷踊跃报名参加试点。
过去,集群经济带有很明显的市场配置的自发性,也比较粗放。现在,经济调整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各地集群几乎都根据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作出了发展规划。各集群不仅更自觉的把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品牌培育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而且都把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集群发展初期,不少企业由于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也不愿意在研发方面投入,只能模仿他人开发的新产品,造成新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研发风险加大。现在,随着集群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自主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加大了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对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持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江苏海门市叠石桥家纺产业与市场建设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大研发投入,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家纺产品专业研发设计机构200多家,专业设计研发技术人员3000多人,每年为家纺企业提供大量新款花型,催生了花型交易新兴产业,使该地区家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近几年,国内纺织业的品牌意识在逐渐增强,发展模式从追求数量规模到注重质量品质,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到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品牌贡献率。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虽以中小企业为主,但也不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在其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品牌发展之路。而且地区特色产品集聚,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近几年,各纺织集群地区纷纷把发展自主品牌作为集群产业提升的重要手段,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同时注意培育区域品牌。
江苏常熟市古里镇集聚品牌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服装针织产业中不仅有中国世界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而且名牌名品数量在全国乡镇中名列前茅,其中世界知名的羽绒服服装龙头企业———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其波司登系列羽绒服获得“世界名牌”产品,其产品获得“全国质量奖”,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连续15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
企业不但要生存发展,而且在生产经营中要重视对员工、社区和周围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应尽的义务,也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内生迫切需求,对纺织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十分重要。过去很多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领导、企业负责人,不明白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更不知道如何建设。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引导,加上行业协会在此方面的工作,不少集群地区和企业认识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到社会责任对产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因而主动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工作。
优秀产业集群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和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
近年来,由于外部条件、自身发展阶段发生了深刻变化,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的生产模式、组织形态、发展路径等呈现出诸多新现象、新趋势。如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起步阶段的基本模式是专业生产+专业市场,但通过多年来的演变,块状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已形成两种主导方式:一是互动提升型。一批纺织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专业化分工生产体系+城市空间发展体系的发展模式,推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并越来越成为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主导组织形态。二是由全球化和信息化导致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的配置整合,促进了集群组织形态的变化,一批以营销和研发为主的服务型企业得以产生和发展,虚拟网络型的纺织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如温州的森马服饰、美特斯·邦威,嘉兴的雅莹服装等,以网络作为主要营销渠道,将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分离到外市甚至外省,而仅在本地保留设计、品牌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