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后整理工艺需要“稳定剂”
生意社1月25日讯 某休闲装面料企业的负责人近期跟笔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几年前企业接到了一家俄罗斯童装品牌的订单,尼龙面料染色后做压花后整理,面料生产完集装箱打包运到俄罗斯,客户拆箱后发现压花部分变白。这一订单总共3万米的面料,企业赔偿了客户近百万元。
这位负责人感叹道,要不是跟俄罗斯客户合作多年,之后企业也做了积极的赔偿工作,企业很有可能会失去这个重要客户。在他看来,后整理工艺确实能赋予面料风格和功能的卖点,企业也从中获利不少,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其性能的稳定,要不然企业不但赔偿了金钱,更惨的是会因此失去客户。
笔者也多次与国内服装品牌设计师、采购经理聊及他们对国内面料品质的认识,多数人都会提到性能不稳定这个缺憾,特别是跟国外的面料相比。因此,他们很多时候会舍弃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内面料,而去选用国外的面料。
国内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曾凤飞从2008年开始做自己的品牌,也从那时侯开始寻找符合自己品牌定位的中国面料、中国纹样。可他有一个困惑,那就是经常选用的长丝、棉、麻、香云纱等面料,国内面料企业的一些产品在洗水后容易变旧,失去光泽感,这点没办法得到很好的控制,他认为问题多半是出在后整理的技术手段上。
经常与国外面料商打交道的北京吉芬时装有限公司采购经理姜红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她看来,国内面料与意大利面料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色彩的纯净度和水洗后品质感的保证上。
其实关于加强控制产品品质稳定性这一点,国内面料企业也有清醒的认识。一些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或是直接与国外企业合作,来快速缩短与国外优秀面料企业之间的差距。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如何让这些资源能发挥最大的潜能,这位休闲装面料企业负责人谈到了企业当前实施的一个做法。
在企业的产品开发流程中,加强了品质评估环节。通常在后整理阶段,开发人员会根据面料风格及性能要求确定染色及后整理工艺,如采用柔软、起绒、防缩免烫、防辐射、抗紫外线等功能性后整理;然后将设计的样品进行试织,对每一次的检测数据进行保存,并对产品工艺生产进行数据和质量跟踪、分析和调整;同时开发人员分析试织中出现的问题、执行工艺的情况、生产技术的合理性及采取的改进措施等,提出改进意见。通常这是一个反复多次的过程,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在开发过程中控制产品的稳定性,能最大化的节约开发成本,实现有效创新。
从企业的分享可以看出,要实现后整理工艺的稳定性,首先企业必须有很强的品质意识,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通过高端的技术人才、有效的技术手段、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给面料注入品质“稳定剂”。
□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