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内毛纺织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毛纺织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毛纺织行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05年以后,随着电脑横机的普及,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一大批企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很多技术水平高、产品品质好的优秀企业,赢得了全世界服装客户的青睐。
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当我们行驶在发展快车道上时,这些问题会被掩盖起来。一旦遇到危机,之前的问题与漏洞就会一起呈现出来,严重阻碍我们的发展,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
毛纺织行业也不例外: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造成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及日本市场的低靡,外需不振直接导致国内的行业产能过剩,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国内的很多毛纺织企业感觉一下子进入了寒冬。
在第21届Spinexpo上海纱线展上,毛衫纵横对行业内极具代表性的数十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采访,全面分析了当前行业的形势,遂成此文,期望能对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1.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我们在采访中,企业普遍反映目前的生产成本过高,其中用工成本是企业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通胀压力、社保缴费基数提高是造成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的直接因素,再加上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抢占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员工的工资预期。这些都使本来利润率就偏低的纺织行业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用工成本的提高,直接导致的就是用工荒。伴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国内农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于农民工来说,家乡的工作机会和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年轻人缺乏外出打工的意愿和动力。不仅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曾经的农民工输出大省,例如河南、四川、安徽等省份的一些地区,如今也出现了用工荒。
除了用工成本外,“税负过高”也是采访中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与深入,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2.外部需求萎靡不振
随着欧债危机的逐步发酵,世界经济普遍陷入低靡。一直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国内毛纺织行业自然未能幸免。
尽管市场状况不佳,但如果仔细进行剖析,其中还有不少的文章……
上海协大公司的林雨华总经理向毛衫纵横记者介绍说:“虽然表面上看订单总量在降低,但订单量的萎缩主要集中在低档产品,而中高档产品以及对品质要求较高的客户订单数量改变却并不大。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尽管终端市场受到影响,但消费者却更加理性,他们会减少低端产品的冲动消费,而转向购买品质更为理想、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高品质产品的市场需求;第二,迫于形势压力,客户会急于降低生产成本,所以低端客户会转投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加工基地,而高端客户由于对产品品质要求更高,东南亚地区的工厂在短期内又无法达到其对品质的要求,所以这部分客户更多地会选择留在国内。”
所以,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对合作伙伴进行更加细致的筛选,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方法之一。
3.国内市场开拓艰难
面对外围市场的疲软,很多企业开始着眼于内销市场。尤其是很多的毛织服装企业,品牌化成为他们的首选战略。传统意义上,所谓服装品牌化就是企业独自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然后通过自建门店或代理批发拓展下游的销售渠道,最终实现与终端用户的对接。但是,在我们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个看似十分成熟的商业模式,在当前这个纷繁的市场状态下,却极难奏效,究其原因: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做加工与走品牌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前者是按需定量生产,因此风险较小,而后者要考虑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开发、库存控制、渠道管理等诸多问题,风险较大。很多制造型企业转型初期,凭借着之前积累的资本,用粗犷型的发展思路做品牌,大干快上,最终都败在了库存上。
其次,国内的服装零售终端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与饱和,消费者对服装的诉求也从简单的保暖向审美、时尚,甚至精神满足方向转移。对于转型较早的国内品牌,以及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来说,深厚的市场根基已经使他们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而对于新品牌来说,则很难在纷繁的市场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再加上随着零售市场由蓝海变为红海,房租、进场费等成本快速提升,之前的市场红利已经消失,新品牌要想赢得市场难上加难。
尽管困难重重,但很多企业都表示,走品牌化路线,注重内销市场将是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