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鞋企: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急行军”
野力体育——专注细分领域技术创新。
就像晋江大多数运动鞋企业一样,野力体育的起步,靠的也是“广告+渠道”快速扩张模式。野力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林少雄告诉记者,2006年,公司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完成了原始积累。
但到2010年左右,随着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下一步该走向何方?
“人的脚底有12万个汗腺,传统的鞋面技术,不能很好地解决运动鞋透气、吸汗的问题。”林少雄说,2010年开始,公司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下大力气研发出拥有独特鞋底技术的“透气鞋”产品。
2011年野力透气鞋上市,短短几个月就获得消费者认同;2012年获评工信部“全国工业设计优秀奖”。“‘透气’仅仅是鞋的一项功能。凭借自主知识产权,今后野力要将‘透气鞋’打造成一个单独的鞋业品类。”林少雄告诉记者。
名足体育——产品、渠道全面转型。
“我们不做运动鞋了。”名足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梓灿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从孔令辉代言安踏开始,晋江鞋企都学会了“明星代言+央视广告”,CCTV5几近成为“晋江频道”。“如今已是需求差异化和市场细分化的时代,单纯的讲故事、造概念,消费者已经不再买账。”
为了摆脱市场困境,名足体育主动放弃了运动鞋领域的厮杀。2011年公司全面收缩运动鞋生产,将业务转向了时尚休闲鞋领域。
李梓灿说,“每年派出设计师到日本、韩国学习最新流行时尚,研发出带有名足特有风格的休闲鞋。去年公司还关闭200多家旧销售门店,将一百多家新门店开进了万达、大洋百货等高端商场。”
“从产品到营销渠道,名足正在经历革命性变革。”李梓灿认为,“做企业如做人,中小鞋企必须把个性和价值做出来,闯出适合自己的路。”
鞋企转型需强化四大创新
2月27日,全球体育用品零售巨头――迪卡侬位于福建厦门五缘湾的商场正式开业。
迪卡侬五缘湾商场营业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销售全球35000余种运动产品,可满足从初学者至专业人员的所有运动爱好者的用品需求。
同时,商场还为顾客专门配备了200平方米的免费室外运动场和多功能运动体验区。其中有健身器械体验区、户外山地运动体验区、轮滑试用区、羽毛球及乒乓球运动体验区等。未来,迪卡侬在厦门的商场计划增加到4-8家。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迪卡侬模式代表了未来体育运动品牌营销的主流方向。”相关业内人士指出。
从市场发展阶段来来看,过去国内运动鞋企业大多是“品牌批发型”,企业生产、广告推广、经销商销售,厂家很少真正接触一线消费者的“鲜体验”。
随着行业细分化、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企业必须加速向“品牌零售型”过渡。正如迪卡侬,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无论是坚持代工,还是创新营销模式、坚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个性化、差异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对鞋企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转型要求。
张涛认为,转型升级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复制。但在企业转型的探索中,仍然存在一些共同因素:
品牌力创新。品牌力决定了企业综合议价能力和消费者认同度。中小企业品牌文化的塑造,绝不是请明星代言、做广告便可万事大吉,还需要长时间的资源投入和清晰的品牌定位,创造自身独有的品牌文化内涵。
精益管理创新。精益管理考验的是企业“毛巾里拧水”的能力。“过去那种胆子大、一招鲜的路子,再也行不通了”。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必须通过提升生产、营销、科研管理效率,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高供应链快速反映能力。
产品技改、研发能力创新。未来的发展趋势,鞋业品牌必将走向细分化、专业化。例如国外众多的小众体育用品品牌,各自专注于户外、登山、自行车等专业领域,彼此定位清晰。传统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结构和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营销模式的持续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转变,消费者要求的不仅是实物产品本身,将更看重消费体验的过程。企业应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强调体验式营销,着力提升渠道终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单店生产力。同时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实体渠道终端与网络销售的平衡。
“必须指出的是,现阶段发展电子商务,对于鞋业企业是一把‘双刃剑’。”林永红指出。
“当前,网上销售已成为廉价、便捷的代名词。同一款鞋,网店和实体终端店的价格至少相差三分之一。一旦价格相差太大,网络销售对实体店经营必然造成冲击,极易引起经销商的抵触。”
由于近年来销售渠道快速扩张,导致很多鞋企骑虎难下:不收缩实体店,店租、工资等成本日益攀升;一旦收缩,却又面临经销渠道库存积压、货款、前期投资难以收回的尴尬。
例如意大利的一些鞋业品牌的终端店,销售的都是“限量版”高端产品,主要发挥形象展示和品牌推广作用,网络销售则面向大众化。
林永红认为,实体店侧重高端产品销售和企业形象推广,网络销售则侧重大众化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目标市场差异化,应成为今后晋江鞋企的发展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