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品牌日子难过转型户外并非踏入蓝海
而在此之前,全球运动巨头阿迪达斯也瞄准了户外用品这一市场,还专门成立了户外部门。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彪马也称,户外活动用品市场极具潜力,2013年会将重心放在户外运动产品上。
实际上,体育运动品牌的研判并没有错。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的时候,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的规模还只有四五千万元,到了2010年就已达60亿元,2011年达到了100亿元。在过去的10年,这一市场年增速超过40%。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市场销售的前9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品牌,共占户外用品市场的55.81%,这是一个产业格局还没有固化的成长期市场。
除了市场的超高增长速度,最让体育运动品牌觊觎的还是户外用品的高利润。户外用品的主要产品服装和鞋类单价明显高于体育用品平均水平。在运动服市场上平均单价位居前六的品牌中,有4个是专业户外时尚用品,平均价格比运动服整体高出70%。
以国内户外用品市场份额最高的探路者为例,其46.68%,已突破1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8.91%,达1.7亿元,2013年产品订货会的订单总金额也增长了40.21%。
自然,面对这样一个蓝海,身处红海之中的体育运动品牌自然不会放过。但是,当大家都一窝蜂地扎进这片蓝海的时候,蓝海还会继续是蓝海吗?
必须看到的是,户外用品市场尽管有着超高的发展速度,但这毕竟是一个狭窄的市场,未来最大的市场容量恐怕也就是几百亿。在这个不大的市场当中,除了原有的众多户外运动品牌之外,再加上如此至多的后来者,这个市场出现过剩,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尽管体育用品和户外用品发展路径类似,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模式,一头扎进一个之前从未涉及的领域,这些体育运动品牌是否有足够好的水性,保证自己不被水呛到,也是个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体育品牌对自身未来的运营规划尚难给出明确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再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习惯了传统运作模式的体育品牌能否适应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在户外运动市场目前业内已有700多家品牌厂商。而欧美户外品牌市场趋于饱和,众多国际户外大牌纷纷转战扩张迅速的中国市场。资料显示,哥伦比亚、始祖鸟、狼爪、布莱亚克、米勒、猛犸象、沃特等知名国际户外品牌已悉数进入中国,销量占据了中国整体户外市场销售量的54.89%。其中,哥伦比亚的市场占有率和年销售额均居中国户外用品市场第一位。这还不算诸如探路者等发展势头良好的国内品牌。如此形势之下,体育运动品牌这些后来者想要分一杯羹,恐怕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