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装集团的姓"服"逆袭 内销去年同比上升52%
生意社7月18日讯 据《劳动报》报道,能否在户外服上植入定位芯片?发生意外时寻人抢救会更有效。这是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贻宗新近的一个大胆设想。他说,上服近年来的创新得益于从敢想到敢做。
无论是消防服专利技术,还是意大利品牌集合店11PARK,上服走出的内外贸并举之路,都未曾背弃服装生产和进出口贸易主业。而这场"逆袭"交出的成绩单是:内销额去年同比上升52%。"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的大胆发展。"张贻宗向记者强调:上服集团始终要姓"服"。
科技
消防“战衣”上服制造
看似普通也不厚重的一块布料,放进燃烧试验箱中,用规定火源点燃相应时间后,却并未化成灰烬。在上海服装集团的科研实验室,记者目睹了一次“内部”专业检测试验:这块普通布料其实一点不普通。
“消防员身上的消防服用的就是这种材料。”工作人员向记者“揭秘”:这项试验是为了测试服装的阻燃性能,“对于阻燃性能的评价以织物的燃烧速率为主要依据,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才能被视为阻燃产品”。
不仅阻燃性能好,这种消防服还很轻薄。工作人员举出一组数字:“通过多重防护设计、多种纤维的优化配比、新型复合面料的组合工艺技术创新等手段,使消防服的整体重量得以减轻22%、厚度趋薄,而整体热防护性能则提高20%以上,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该项产品的升级换代。”
说起上服制造的消防“战衣”,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贻宗毫不掩饰他的自豪:“由上服开发的轻薄型消防服解决了重量、厚度与阻燃隔热、防水透气等功能集于一身的难题。从发明专利,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再到科技进步奖,这项科技成果与荣誉等身。”
不仅运用在专业服领域,上服的科技研发还穿行于普通市民的日常衣着。
近几年,不少国外品牌将生产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而上服旗下的飞达服装厂却是个例外。张贻宗告诉记者,包括哥伦比亚等在内,飞达服装厂承接着20几个知名国外品牌的定牌定点生产。“上海的生产成本无疑更高,但大品牌注重质量,它们看重飞达厂的金字招牌——国家级产品免验企业。”
当然,上服不甘心仅仅替人“做嫁衣”。上个月,在复兴公园上演了一场户外服新品秀,色彩绚丽、功能齐全的多款户外服并非国外品牌,而是上服旗下的自主品牌——“Un-usul”,简称3U。
虽然进入市场并不早,但张贻宗对“3U”很有信心:“有一点消费者可能并不知道,上服是国内首家选用GORE-TEX面料生产各类服装的企业。”他甚至还有更“前卫”的设想:“今后可以尝试在户外服上植入定位芯片,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寻人、抢救会更方便。”
"由出到进"花开11PARK
从敢想到敢做,上海服装集团的创新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原有优势基础上的求实之举。
在这家原本倚重外贸出口的企业,进出口业务几乎占据每年收益的“半壁江山”,其中出口又要占到95%-97%。而在出口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上服几年前就开启“内外并举”之道。
“消防服首次出口创汇,改变了多年来以代工、贴牌为主的创汇格局。”在张贻宗看来,上服集团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走出上海、走出国门,是创新驱动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变脸”。
提到“内外并举”,有一个项目不能不说,它便是——意大利设计师品牌集合店“11PARK”。多种质地递送的简约主义、白领女性偏爱的小清新……在“11PARK”四川中路旗舰店,记者看到了意式风格潮流美装的一次集合,欧洲迷人风尚变得近在咫尺。
在这股国际风尚潮流的背后,是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图谋”。
“传统外贸公司熟悉国际贸易和我国关境进口操作流程,拥有丰富的国外客户资源。”对于打造“11PARK”的初衷,张贻宗谈到:作为一家年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进入中国进出口额500强排行榜的专业外贸企业,上海服装集团旗下的进出口公司对外贸形势的变化嗅觉敏锐,积极开拓进口转内销贸易业务,增强内生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