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服装行业高库存 新品价格不降反升
生意社10月21日讯 最近,寒意来袭,忙着置办秋冬装的您是否发现,新上市的服装价格涨了?
9月份CPI同比上涨3.1%,从非食品价格的同比数据看,衣着价格同比上涨2.3%。其中,服装价格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1.2%。来自国家统计局长春调查队发布的数据同样显示,9月份,在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表现上,衣着类价格涨幅最高,成为催高CPI的主因,达到了5.9%。其中,男式服装、女式服装和儿童服装价格分别上涨5.2%、4.4%和8.0%。
一边是不断高企的新品服装价格,一边是不少服装商家为解决库存危机而进行的打折促销,服装定价出现“怪圈”,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似乎也进入了一种非打折不买的“怪圈”。
新品服装价格上涨,究竟是成本拉动,还是为库存产品清货及未来打折促销预留价格空间?
在服装业整体面临景气度欠佳的压力之下,服装的定价策略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和调整?
面对市面上千差万别的服装定价,消费者又该如何擦亮眼睛做出最佳选择呢?
市场现象
新款冬装价格普涨约两成
在过去的一周内,长春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摄氏度以下,保暖的秋冬服装开始备受关注。“十一”前还在打折促销区以反季身份亮相的棉服、羽绒服等秋冬装产品,已开始占据各大商场专柜的主要位置。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春市几大商圈了解到,不止是刚上市的冬装,今年应季服装新品上市价格普遍较去年有所上涨。
“今年新款羽绒服的定价平均要比去年涨了大约20%左右。”16日,在长春市黑水路附近从事多年服装批发生意的许女士,指着货架上一款新上的长款带毛领羽绒服告诉记者。以该款为例,厂家的来货价为1380元,而去年款式及充绒量都差不多的羽绒服,来货价仅为1280元,相比之下,今年整整贵了100元。据许女士介绍,涨价的并非个别款式,而是整体普涨,以她代理的品牌羽绒服为例,厂家的来货价普遍比去年涨了10%~15%。
感受到服装价格上涨的,不仅仅是像许女士这样的批发商。在桂林路开了多家店的赵老板,从事服装零售生意10余年。他的感觉是,今年无论是衬衫还是棉服,只要是当季新品,他的进货价格都在噌噌往上涨。“我店里的服装,70%左右都是跟固定的品牌商合作,一般都是提前2~3个月订下一季的货。”赵老板说,前些天刚订的一批冬装,品牌商就明确告诉他,与其合作的工厂方面工人费用增加了、原料也涨价了,所以订货价要比去年普涨15%~20%。
进货价高商家不敢存货了
近日,请长假去南方旅游的李女士刚回到长春,就被突然来袭的降温害得措手不及。这两天,急着买冬装的她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些新款的衣服早早断码缺号,着实让人搞不懂。
记者采访中也从部分服装经营者那印证了李女士的发现。“不论是散批还是固定的品牌商拿货,进货价都涨了,对我来说成本增加不少,如果一次性拿货量太大,太压资金;而且过多存货压手里也不好卖,所以,我采取‘勤拿少拿’的进货策略。”服装零售商赵老板告诉记者。以他所经营的店铺为例,以往每次上散货的资金预算是3万元的话,现在同样的预算,由于单价上涨,货量会相应减少,他已将单次上货预算减少到了2万元,单次上货量就更少了,这叫“少拿”;以往每月进货频次为2~3次,现在增加到4次,这叫“勤拿”。通过这样的方式,减轻服装单价上涨带来的进货成本压力,同时兼顾货源充足,并尽可能地规避存货过多带来的库存风险,因为“少拿”,就会出现断码缺号的现象。
涨价背后
服装库存严重新品为何非要涨价?
在服装库存严重的情况下,新品为何非要涨价?是否因成本拉动,和库存产品有关系吗?在服装业整体景气度欠佳的压力下,服装的定价策略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和调整?下面从三个方面对今年服装新品涨价进行揭秘。
揭秘一并非全由原料成本推动价涨
对于服装新品涨价原因,吉林省纺织服装行业商会秘书长刘克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主要是成本拉动,不仅仅是原材料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款式面料升级,设计理念提升都会加大生产企业的成本。比如,目前省内服装业工人工资一般在2000元左右,与去年相比,这部分人工成本的涨幅约在10%~20%。企业普遍面临着“涨薪留人”问题,部分企业采用裁员、减少生产量的方式来压缩成本。
卓创资讯棉业分析师孙立武表示,作为纺织服装的主料之一,从近两年的棉花价格波动走势来看,幅度是比较窄的。因此,可以判断原料成本在服装价格上涨中发挥的作用较小。营销渠道开拓成本增加,包括商场的租赁费,终端服装店代理费等;另外,通过提高新品价格来弥补高库存带来的利润缺失。
揭秘二用减产提价来分摊成本
影响今年服装价格整体上涨的因素当中,还有厂家减少生产量而传导出来的提价因素。据服装零售商赵老板介绍,对于批量生产的服装来说,生产1000件与生产800件所付出的除原材料之外的成本是差不多的,原本生产1000件每件卖50元的话,成本就能合上,而现在减产至800件,如果每件仍卖50元,则未必能弥补多出来的那部分成本支出,因此,为分摊成本价格自然就提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