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中国制造的未来


http://www.texnet.com.cn  2014-03-05 08:33:33  来源:南风窗 收藏

  自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自力更生”的封闭式经济重新融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并凭借东南沿海的区位优势,亲商政府的大力推动,大量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迅速抓住世界特别是东亚产业转移的机会。短短20余年,无论是在美国、欧洲、拉美、非洲、中东,还是中亚,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各种“中国制造”就风靡全球。

  然而,中国制造的繁荣一直建立在一个相当脆弱的基础之上: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生产,掌握不了产业的制高点;对来自世界市场的原材料缺乏定价权;销售上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经济对外依存度畸高等。最近几年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更是显现明显。随着土地和劳动力等各种成本的上升,利润微薄、以低端生产为主的中国制造正在失去原来价格取胜的比较优势,存在被越南、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取代的危险;在高端产业方面,则面临着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挤压。

  中国制造面临危机,必须转型,这已经成为各界的普遍共识。而如何转型,则是一条仍在探索的艰难之路。这意味着中国必须重新定义自己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并寻找支撑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危机

  经济界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是:浙江温州一位雇佣了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主,勉力经营,一年赚的利润不过100多万;而他的妻子在上海买了10套房子,8年后获利3000万。

  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上的金融套利行为严重,中国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世界工厂的经济增长数据不再由制成品外销支撑,而是由价格飞涨的房地产支撑。

  中国制造业有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内部困境主要表现在,随着劳动力、土地、税收等各种成本的上升,以低端产品为主、利润空间有限的中国制造的收益越来越低。最近的数据是,2013年中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609元,自2010年来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工资增速。专家称,随着中国劳动人口的绝对下降,未来农民工工资将持续快速增长。这对主要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影响重大。

  二战以来,东亚地区呈现出一条颇为清晰的产业转移路线。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韩,到台湾,到东南亚国家,再到中国大陆。随成本上升发生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生产的典型模式。

  可以发现,能够留住企业总部和研发、技术、营销、品牌等核心上游链条的日韩地区,在生产线很多转移出去后,经济社会仍能保持持续发展。而像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完全靠来料加工的地区,一旦生产成本上升,生产线被转移出去,便失去了在全球分工中的重要地位。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寨”和低质仍然是中国制造给人的重要印象。

  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承担了太多功能的社会来说,虽然上下都明知粗放式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但环境保护在中国一直是第二位的。最近一两年来,全国各地大面积雾霾频发,终于“倒逼”得对环境污染开始“动真格”。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批污染严重企业的关停和环保达标要求,势必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外部困境则主要来自于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和低端产品制造转移至东南亚、拉美等地对中国制造造成的两面挤压,以及在“两头在外”模式下缺乏原料定价权和欧美国家的市场保护主义产生的影响。

  美国正在进入页岩气的新时代,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者,同时,一场以新型制造业、合成生物学、机器人、3D打印、智能城市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发生。目前来看,这对于仍处低端的中国制造业没有形成大的直接竞争,但明显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着中国往高端制造业升级的通路。

  来自低端产业转移的影响目前对于中国制造更为明显。《南风窗》记者最近注意到,在北京的社区商场中,热销的美国H&M和日本优衣库等大众服装品牌的产品产地很多已标为孟加拉或柬部寨等东南亚国家。这些与中国地缘接近的国家作为新的成本洼地,正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制成品又大量回销中国。

  在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美国不再如以前一样致力于推动一个全球化的普遍市场,而是希望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区域性的经济体。正处于紧张谈判中的TPP就是一个显著例子,它被认为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在TPP的安排中,南美和东南亚是低端制成品的提供地。

  在原材料和市场方面,“中国买什么什么贵”的局面和大量的反倾销案使得中国制造承受着更大的成本压力和不确定性。

  这一切迫在眉睫的压力都要求中国制造必须作出调整。

  努力

  正如危机一词所标示的,任何“危”情之下,同样面临着机遇。认识到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上升,客观上面临转型,采取主动积极的应对措施,逐步改变整个中国产业和经济结构,才能保证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制造业冷与兼有金融和消费性质的房地产业火爆之间的鲜明对比,是最近几年来横在中国经济发展面前的一道巨槛。因为制造业下行,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增速不得不一方面“调结构”,即通过科技投入、产业政策等方法试图实现产业升级等创造新的增长模式,另一方面又急迫地要“保增长”,依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着中国经济发展。

  过去几年,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提振实业、提升产业。新任总理李克强甫一上任,就在国际上四处推销“中国装备”,还曾被国际媒体冠以“高铁推销员”的称号。上任一年来,他一直将“调结构”和“稳增长”并提,并做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小微企业减税,进一步推动营改增等。但从去年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采取的阶段性刺激措施明显可以看出,“稳增长”仍然是政策前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  外贸  贸易  创新  创造  转型升级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