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服会倪阳生:全面教育输送平衡型人才
导语:在大学生时装周的T台上,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们自信、个性的一面,给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如何把这份自信与市场兼容?倪阳生说:“纺织服装人才教育亟待院校和企业双方面的共同变革。”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最大特点是自信,虽然他们对表现手法、面料运用等的把握还稍欠火候,但他们敢做,并且做出来了,我认为这本身就是成功。”在谈到中国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短板时,倪阳生表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比较浮躁,一般期望值较高,很少有人能“沉”下去。而这也是院校与企业所共同面临的人才对接问题,如何能让新生设计人才更快地适应市场?
对于院校,倪阳生的建议是帮助学生把握住好规律,做好基础性教育。“大学教育应该考虑到人才成长的规律性,不仅告诉他们怎么做,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不少学生抱怨,称学这么多课程我一辈子都用不上,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倪阳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全面,服装设计作为一个学科,专业知识都是相辅相成的,所学和所从事的内容不同是很正常的,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必须要有全面思维。
学生进入企业后,同样也需要一位“导师”。虽然目前一些大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都会组织上岗培训,也有一套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不过,大部分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过于急功近利,企业普遍希望学生入职后能尽快上手,但是学生进入企业后同样需要一个‘导师’,不仅帮助他们熟悉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授经验,这是当前企业所欠缺的。”倪阳生表示。
第二届大学生时装周开幕在即,倪阳生对于本届大学生时装周的期待在于解决几个现实问题。首先,院校参加大学生时装周的持续性。“学校做一场20分钟的发布会大概要花20~30万元,这笔钱从哪儿来?现在参加大学生时装周的多是二级学院,经费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院校参加时装周的持续性便难以保证。”
其次,如何增加企业对大学生时装周的关注度?时装周的意义更多在于与企业、市场的对接,院校间的交流促进作用是其次。“学生仅仅参加一两次大赛是无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院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还需要做内功。”
当谈到纺织服装人才培养的检验是否有统一标准时,倪阳生指出,纺织服装人才培养的检验标准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最终还是由用人单位说了算。“每个院校的培养和就业方向不同,学校教育除巩固专业技能基础外,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而且,每个院校学生的基础、地域的区别都会影响最终的培养效果,纺织服装人才培养最终应该落地到‘因材施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