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准税对我国棉花市场的影响
B棉花滑准税的出台背景及历史演变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中国承诺关税内进口配额为74.3万吨棉花,到2004年增加到89.4万吨;配额内的进口税为1%,超过配额部分的税率由2000年的76%减至2004年的40%;每年配额中有67%给予有权进行交易的非国有贸易公司。协议中规定中国要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对国内棉花生产流通中的补贴也要逐步取消。
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纺织工业用棉量为380万吨,如果每年进口棉花74.3万吨至89.4万吨,这已占1999年我国纺织用量的19.55%和23.5%,虽然1999年签订协议这是准入配额,政策可以调控,但实际上进口棉花价格比国内棉花价格便宜,对我国棉花产生巨大冲击,棉花滑准税也呼之欲出。
表为棉花进口关税及配额
图为历年我国棉花进出口数量(单位:万吨)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纺织业走出国门,我国纺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用棉需求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棉花自给自足的状况开始出现明显反转,棉花供不应求现象突出。国家为弥补国内供需缺口,开始向国内投放配额棉花,2003/2004年度我国棉花进口除关税内的配额89.4万吨以外,还追加了150万吨。
在缓和国内用棉缺口的同时,棉花进口配额的增加及低价棉的大量进口不仅压低了国内的棉价,也使国内棉花经销商和棉农的利益受损。2003年,我国棉花价格比美国同等级棉花价格高出50%。大量追加的配额棉花促使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下挫,2004年我国棉花收购价格相比2003年下降27%,这也成为我国棉花市场运行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价格波动。
面对棉价的大幅度变化,为了保持国内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避免低价进口棉花冲击国内棉花价格,保护棉农利益,国家从2005年开始对进口棉花征收5%一45%的滑准税。
根据公式对比,2012年进口滑准税起征价格上调,由2011年的11397元/吨调至14000元/吨,上涨幅度达22.8%。起征价格上调意味着变相增加进口棉的成本。相比2012年,虽然2013年进口滑准税起征价格不变,但滑准税率公式改变,滑准税系数一增一减,棉花滑准税依旧出现上涨趋势。
综上所述,实施滑准税后,我国进口棉花价格逐年上涨,不过增长幅度放缓,2012年增长幅度为2.58%,2013年增长幅度为2.53%。
C滑准税对国内棉花价格的影响
自从2005年5月对棉花配额外进口实行滑准税以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指数的运行轨迹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直观地表明滑准税在很大程度上“烫平”了国内市场棉价的波动。国内市场CotlookA(CE)均值16535元/吨,标准差4721元/吨,最大值为32357元/吨,最小值10917元/吨;国际市场Cotlook A(NE)价格指数的均值为102968元/吨,标准差29341元/吨,最大值为201956元/吨,最小值68138元/吨。正是因为滑准税的实施打击了国际市场上对棉花的投机动机,从而使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变得相对稳定。可以这样认为:滑准税锚定了国内和国际市场棉花价格。
图为国际cotlook:A价格(单位:元/吨)
数据显示,进口印度棉花最有优势,在滑准税下,进口价格为14868元/吨;其次为马里棉花,进口价格为15140元/吨;最缺乏优势的是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进口价格为15944元/吨。
图为我国CNcotlook:A价格(单位:元/吨)
D滑准税的征收对纺织企业的影响
滑准税的征收对纺织企业具有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棉纺企业的生产成本。棉花在棉纺织品的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65%—70%,棉价的上涨将进一步提高棉纺企业的生产成本。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经突破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纺织品竞争国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劳动力成本均在0.5美元/小时以下,我国面临着刘易斯人口拐点,人口红利逐少,且进口棉花成本进一步增加,致使我国纺织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据数据显示,2012年9月我国进口棉纱13.7624万吨,同比增长62.29%;出口棉纱3.5622万吨,同比增长52.33%。另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历史数据,2012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66.13万吨,同比增长63.24%;累计出口棉纱22.55万吨,同比减少2.97%。2012年9月棉纱进口量仍处高位,而出口量较早期同比大幅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人口红利丧失等诸多利空因素使我国纺织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产业转型严峻。尤其在滑准税实施下,我国纺织业棉花原材料价格依旧高于国际棉价4000—5000元/吨,其结果导致很多企业向竞争国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外迁,纺织业没落,滑准税实施效果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