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准税对我国棉花市场的影响
锚定了国内和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但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
A国内外关于滑准税的研究
滑准税亦称滑动税,是对进口税则中的同一种商品按其市场价格标准分别制定不同价格档次的税率而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其高档价格的税率低或不征税,低档价格的税率高。征收这种关税的目的是保持滑准税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滑准税最早出现于重商主义时期(1670年)的英国谷物法。该法规定,当小麦每夸脱价格在53先令4便士至80先令时征税8先令,当小麦每夸脱价格低于53先令4便士时征税16先令,以便使英国小麦市场经常保持较高价格,从而保护封建农场主的谷物生产。谷物法的实施引起了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在1849年被废除,其后只有少数国家使用。
滑准税的作用被真正发挥是在1967年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成立后。当时法国受制于共同体内的约束,自身谷物价格缺乏有效竞争力,于是,法国基于保护农业的目的,倡导欧共体对谷物进口实施滑准税制度,从而保障以法国为首的欧共体内发达农业国家的利益。滑准税的实施一方面确保了欧共体谷物价格的统一,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欧共体外低价格谷物冲击法国谷物。随后,滑准税成为欧共体农业政策框架下保护农产品的主要工具,实施滑准税的农产品也由谷物扩大到乳制品、食糖、橄榄油、鸡蛋、家禽、猪肉、牛肉和菜牛等。1995年,欧盟取消了农产品的滑准税制度。
滑准税自推行以来,一直颇有争议,虽旨在保护欧共体农产品,但效果有待验证。有专家认为,滑准税虽能够将国内某种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隔离,使本国该种商品的国内市场不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但是滑准税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具有放大效应,因为在目标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国际市场出现供给短缺,价格上涨时,由于税率降低,会增加进口国对该种商品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缺口,引起更大的市场波动。
对于我国棉花产业实施滑准税,同样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滑准税实质上暗含政府保护价干预,其实施效果自然与保护价陷于“滑入高保护、低效率、难推出的体制状态”并且“最终导致各方受损”。世界银行[微博]发展研究部研究主管威尔·马丁提出,如果现行的棉花配额外进口滑准税进一步提高,而目前棉纱的进口关税税率仅有5%,那么,中国将有可能大量进口棉纱来代替进口棉花。这不仅会带来对国内市场棉花价格的冲击,也会带来对国内棉纺业的冲击。然而,中国农业专家则通过数据证明滑准税在稳定市场价格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不过也认为现行的滑准税制度有可能导致“纱线替代”问题,但依然坚持滑准税不能轻易放弃,当前的棉花进口也符合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