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布市“巨无霸”转型阵痛
上世纪80年代末,上百个在广州海印桥底摆卖毛线的地摊商贩突发奇想,把市场搬到中山大学南门对面,由于毗邻中山大学而且贩卖布料为生,商户们自发将这个规模日益扩大的市场称为“中大布匹市场”。
从市场设立开始,26年时间里中大布匹市场成为国内布料批发最为响亮的名字,而且缔造了坊间知名的“全国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的晴雨表。目前,中大布匹市场占地面积8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由52个分场2.3万个商铺组成,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带动周边产业的流动人口多达20万人。
这个庞大的布匹交易“帝国”带来的人口、交通、消防压力极大,由于八成市场主体是个体户,这个“帝国”每年贡献的3亿元税收与其体量极不相称。庞大的布匹“帝国”需要进行一场转型升级的“大手术”,既刺激商圈更合规划规范,又能激励商户自愿改造业态。
无序
五类车整治难破题
每天12时-18时,中大布匹市场迎来一天的有效经营时间。这个时间段内,与布匹市场不相关的汽车和出租车,几乎没有一辆愿意开进市场内的瑞康路。
瑞康路是中大布匹市场内的主要交通动脉,不到1公里长的路面上,繁忙时段里有超过5万辆电动车、三轮车等“五类车”在路上“天马行空”般地奔跑。繁忙时段里,瑞康路和康乐、鹭江一带堵得寸步难行。在市场当了3年交通管理员的蒋先生天天汗流浃背,每天下午他和他的队员们每人要喝掉5-6瓶矿泉水,衣服没有一刻不是湿漉漉的。指挥这多达5万多辆电动车分流的,目前依靠的不是市场的交通规则,而是大量的指挥人手的努力。
“瑞康路上的五类车没有礼让概念。”这是在瑞康路上疏导交通管理员的心声。记者走在瑞康路上,最大的感受是瑞康路上另类的交通规则,一些电动车逆行、横穿马路,只为争分夺秒把布匹送到目的地。
出租车司机说,下午不敢开进瑞康路,路上交通堵得寸步难行。小四轮的货车司机说,行驶时要打起万分精神,不能碰到横冲直撞的电动车,如果车身被电动车刮蹭,只能自认倒霉找保险公司赔偿,“路上不允许有一点交通事故,一停车交通便瘫痪”。
“每天瑞康路都在颤抖。”所有的商户都这么形容,繁忙的瑞康路要到20时才开始安静下来“舔舐颤抖的伤口”。表面上,电动车运输队是中大布匹市场繁荣的象征,可是很多商户认为这种繁忙的背后是无序。
中大布匹市场可以定义为在新港西路、瑞康路、逸景路以及东晓南路四大市政道路环抱下的方块市场,市场内的道路不是原来的村社机耕路,就是商家开发市场后自然形成的道路,道路不规则,交通瓶颈多。
超过5万辆电动车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经营方式,商户自己配备的电动车,用于商铺和仓库之间交通;物流公司的电动车,用于布匹物流点到商户仓库或商铺的交通;以拉货为生的电动车,经营的范围最为广泛。
2010年,瑞康路、逸景路连通广州大道南,“路通则财通”,从开通以来便成为广州最有名的交通“黑点”,虽然交通管理部门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采取了多种疏导办法,瑞康路一直未变成规范的道路。
“天马行空”的交通让外人看到中大布匹市场里存在一种不安的现象:一种永不休止的无序竞争。来中大布匹市场经营16年的温州商人夏念禹将这个无序的运输市场形容为“菜园”,“没有规则可言,像是一个公共的菜园子,谁都可以进来摘一根菜”。
重建瑞康路交通规划的努力一直与不服管理的运输车队进行拉锯战,所有人把改变这种交通混乱寄托于规划经营,但是至今没有合适的方法可供借鉴。
滞胀
布匹市场扩张与消化之痛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中大布匹市场颤抖的交通让很多人认为这里的布匹生意繁荣不已,而且不时有新的布匹分场开业。但是在经营商户的眼里,不断扩张的布匹市场正在经受着滞胀。“滞,是广州话的通俗说法,就是吃了东西消化不了,积在肚子里。”商户说。
中大布匹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由海印桥桥底摆地摊卖毛线的“走鬼”自发迁到中山大学南门对面,市场渐渐形成了气候。
由于地处中山大学校园附近,买卖的商品主要是布料,久而久之这个市场被周边居民、商户称为“中大布匹市场”。这里的商户喜欢开玩笔地说:“我是中大毕业的,不过不是中山大学的中大,而是中大布匹市场的中大。”
市场从1988年的上百档地摊货开始,经过20多年的市场发展,目前中大布匹市场内有大小分场52个,档口约2.3万余间。由于中大布匹市场一直延用三现交易(现场交易、现货交易和现金交易),整个市场的年交易额一直是个谜。
政府部门通过分场的税收和租金测算,2011年保守估计是300亿元左右,专业人士认为实际年交易总额可能要更高,估计超过500亿元。
中大布匹市场的滞胀体现在市场扩张无序上。市场的租金高企不下,经营压力加大的同时,扩张却一刻不停。
广州国际轻纺城的铺租被网友称为比曼哈顿的商铺还要贵。其一楼临街铺位年租金接近100万元,而转手费高达500万-600万元。商铺租金基本上每年都有10%的小幅度上调。
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整个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趋激烈,有些中小经营商户无法承受高昂的成本而选择转型或退市。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商户都反映,成本在上升,利润在下滑,生意越来越不景气。但是令人诧异的是,与此同时,新的分场仍在增加。
去年刚在广州轻纺交易园拿下两个商铺的商户陈刚说,尽管市场出现了滞胀的现象,“但是商户还得往肚子里吃东西,不吃就要退市,吃了又消化不了,这反映了我们商户发展的无奈,无法打破原来的格局,无法化解这种发展怪圈”。
最近,江南纺织城的新管理方逆市以2.2亿元的成本拿下未来6年的承租权,新管理方把江南纺织城从仓储式经营进行重新改造,希望把它重新打造为仓储式和展贸式相结合的新市场。这个新场内的商户同样面临着滞胀的无形压力,负担不起新增租金的商户一搬走,商铺马上被其他商户签下。当发展越是出现滞胀,有能力经营、无计可施转型的商户只好把希望押宝在明天。
中大布匹市场的许多商会负责人越来越担心,经营成本不断上涨,滞胀的局面依然无法令商户停下扩张的脚步,“如果现在滞胀的局面无法突破,中大布匹市场的明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