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附加值高不高
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近日被曝成本仅数百元,LV也被网络作家起底成本为200-400元,掀起一轮对奢侈品附加值的争议。有人说,定价与成本过于关联是种思维误区,定价决定于市场供求;也有专家认为,奢侈品处于垄断地位的卖方市场已动摇,成本价格掀起的争议正暗示着——买方市场的到来。
《奢侈品“低成本”频遭起底》显示,意大利电视台一档节目曝出Gucci意大利工厂的成本为24欧元,同时国内网络作家以其“工厂做过的人”的经验判断,LV成本仅200-400元,五金件成本在30-50元。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界开始了一轮关于奢侈品品牌价值、附加值的热议。
记者了解到,奢侈品成本的计算包括原材料、加工成本、品牌价值、公关及营销成本、渠道费用、关税与政府税。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奢侈品的明星代言花去了不少费用,有的约占到价格的50%-60%之多,此外,公司管理成本也不是小数。
奢侈品的经营模式是否合理,众说纷纭。金融分析师在网络公开发文表示,真实的成本核算极其复杂,且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消费者偏好、替代品互补品价格等因素,且暴利与否取决于“是否处于市场垄断地位”。
对此,奢侈品领域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奢侈品“品牌价值”以前之所以被消费者认可和买账,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卖方具有绝对的定价权,至于附加值是否“超高”或“过高”,无法给出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周婷认为,从经济学原理层面来看,奢侈品以往的经营和定价模式正在逐渐瓦解,奢侈品一贯的卖方市场地位和话语权已经动摇。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不少以前被消费者称为“硬奢”的奢侈品,开始出现惊人的打折力度。这被业界称为“变相降价”。
忽略服务与品质,正是当今中国奢侈品市场上最普遍的状况。当消费者不买账,品牌方只能被迫打折。“打折,就相当于一种降价策略。”周婷说道,这是奢侈品价格逐渐适应消费者心理价位的过程。即便国内奢侈品狠打折,消费者依然喜欢海外购物,海内外的奢侈品价格平衡,将是大势所趋。“奢侈品逐年涨价维持品牌形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并且再也回不去了。”周婷表示,未来,奢侈品只有两条路可选,其一是主动调低价格回到消费者心理接受的合理空间;其二是继续被动打折刺激消费。但第二种选择无疑将有损自己的形象定位。周婷判断,一年内奢侈品领域的博弈将会出现消费者占上风的势头。目前已经有不少领域出现消费者定价的模式。未来高端消费市场将会普遍流行这一模式。奢侈品作为特殊商品,只有它们具备特殊纪念意义和品质,超高附加值才会得到消费者认同。
- 香港地区正在苦苦挣扎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重燃韩国购物热 (11-30 09:08)
- 2016年奢侈品行业趋势判断:时尚电商高速发展、关店潮持续以及品... (11-28 13:19)
- 奢侈品业绩不佳 Gucci委身频打折致购买意愿降低 (11-23 13:08)
- 面对亚洲市场低迷 时装品牌都开始产品整合潮? (11-23 08:38)
- 面对亚洲市场的低迷 时装品牌陆续关闭副牌线统一产品品牌 (11-20 13:51)
- 中国诞生本土奢侈品的时机到了? (11-19 10:54)
- 中国奢侈品市场不景气 LV关闭中国内地三家店 (11-18 09:16)
- 消费者不再热捧奢侈品 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放缓 (10-3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