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装设计师崛起 愿意为他们掏腰包的都是谁?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深圳——两三年前,张可第一次逛了家对面新开的一家叫作“苔藓”的中国设计师品牌买手店,而逛着逛着,她慢慢也买了三分之一个衣柜的“中国设计”。
事实上,栋梁、苔藓一类的买手店是许多消费者第一次接触和购买中国设计师品牌的渠道。随着中国买手店,尤其是销售和专卖中国设计师品牌的买手店,在这两年出现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得到了机会和平台去认识、了解和购买中国设计师品牌。
栋梁上海富民路店。图片来源:栋梁
深圳买手店“苔藓” 图片来源:云衣间
魏巍和张可已经是这类买手店的熟客,她们身边也渐渐聚起了一个常买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小圈子,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一直志同道合的闺蜜;另一面,她们也会时常推介身边不熟悉中国设计的朋友去到这一类中国设计师品牌集合店。“基本上去过一次她们也都很喜欢,也就会开始买了”,张可说。
作为已经具有成熟消费习惯的中国设计师品牌的拥趸,魏巍和张可身上可以提炼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特征,首先她们都是女性——这与中国设计师品牌以女装设计为主,男装和鞋履设计相对较少的现状有关;其次她们都有充足的经济实力——魏巍今年37岁,已经有了多年的财富积累;而27岁的张可虽年轻但曾赴英留学,家庭条件不错,而且现在从业于金融行业,收入不低。
“买设计师品牌的消费者一般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是因为设计师品牌普遍达不到规模化量产,所以成本高,价位一般不低,”中国新天地企业传讯及推广总监刘梦洁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说,“这也就意味着,一般来说,买中国设计师品牌的顾客年纪不会太小,或者就是一些富二代。”
刘梦洁的这一判断,放到魏巍和张可身上看,实际上就能把中国设计师品牌主力消费群体分成两类——75后和85后。这不光是从年龄和财富积累上来分的,与两类人群消费理念的不同也有关系。
“我觉得中国设计师品牌的衣服性价比很高,它们面料、做工都很讲究,而且比国际一线大牌更便宜,比潮牌稳重,比大众品牌又来得有设计感、有个性。”在谈起选择购买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原因时,魏巍这样告诉界面记者。
虽然价格不低,但中国设计师品牌的产品相较国际一线大牌还是更实惠。图片来源:luxe.co
魏巍代表的75后成为中国设计师品牌的主力购买人群,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消费升级的一个表现。
地产咨询机构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分析师谢莺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3年开始,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低调和个性化的商品,他们的兴趣点由“大众化”的奢侈品牌转向小众的、有鲜明个性的设计师品牌,这助力了包括中国设计师品牌集合店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买手店在近几年取得飞速的发展。
从个人的角度看,相信不少75后都有从年轻时买ONLY、Jack Jones、VeroModa,到再成长些开始购买LV、Prada、Burberry一类的国际奢侈品牌,直到这几年开始追求独特性,购买设计师品牌的“进阶”经历。
“我的顾客一般都是经济独立的女性,她们有购买大牌的经历,也因为买过,所以不再满足那样的体验,想要买更有意思,更有故事的设计。”设计师张娜对界面记者说。
张娜Fake Natoo 2015秋冬系列 图片来源:上海时装周
“但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而言,因为他们没有奋斗期,所以他们不会觉得拿个prada或LV有什么喜悦感。这也决定了他们在选东西的时候,更自我,更不会从品牌的角度去考虑。”万博宣伟公关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创意王小东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