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报:多哈谈判中止中国纺织品出口藏隐忧
日前中止的多哈谈判,影响到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美国纺织专业媒体称,虽然未来可能重开谈判,但立即削减全球关税的可能性已经消失。纺织品问题首当其冲,发达国家拒绝深度削减关税。
隐忧则藏于其中。外贸环境的恶化,使纺织业出口前景不明,对于已有“过热”迹象的这个行业来说,一旦出口需求下降,其后果将以“灾难性”显现。
多哈“中止”影响出口
这份专业媒体称,随着多哈谈判的中止,双边贸易谈判势必增多,最终转向复杂的原产地规则。多哈谈判始于2001年,目的是使WTO的149个成员国达成多边协议,削减农业、工业和服务领域的关税。
根据WTO刚发布的《世界贸易报告》,在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5%。而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为21%。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同类产品贸易的比重,达到24%。
但日益“保守”的外贸环境,似乎并不利于纺织品的出口。实际上,去年欧美发起的“设限”、“特保”,以及“反倾销”运动,一直延续到今年,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主要的例子包括,针对中国产聚酯短纤产品,美国最近启动了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产绸缎产品,印度初裁认定存在倾销。另外,针对中国产8类纺织品,欧盟正酝酿大规模反倾销调查。
据了解,多哈谈判有关纺织品问题的争论,在于纺织品和服装,是否应该从其他工业产品谈判中分离出来。目前,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在NAMA(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中讨论,认为应该制定一个综合关税减让框架。
但以土耳其为首的一个纺织游说组织,则鼓动将纺织品和服装问题,从综合谈判中分离出来。这一呼吁得到不少成员国的支持。这些国家面临来自中国、孟加拉和越南等出口大国的强大竞争。
不确定的美欧市场
由于多哈谈判已经中止,因此,有关纺织品的谈判,将朝着双边或者多边自由贸易协议(FTA)方向发展。这将导致全球局势更加复杂,因为每一份FTA,都将写入自己的原产地规则(ROO)。
这意味着美国、欧盟等国或地区,有可能与中国启动新的纺织品谈判。
在2005年,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196亿美元,同比增长66.1%,对欧盟出口189亿美元,增长55.3%。对该两个地区出口的比重,由2004年的1/4提高到1/3.但是,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情况,则让人感觉到前景似乎不妙。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一份报告,今年上半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增幅分别回落了70%和45%。其中,设限产品更是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下降31.71%和29.69%。
根据《世界贸易报告》,在未来几年,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美国、以及欧盟的消费支出。在过去三年,美国的纺织品支出增长高于总消费水平,但这一势头能否持续存在不确定性。
“2005年设定的新的配额,限制了2006-2007年中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的扩张,但是配额年增长率仍高于进口需求的增长趋势,因此,中国在上述两大市场的进口份额,有望保持增长。”
记者了解到,中国纺织品出口结构中,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下降。
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320亿美元,同比增长60.7%,占出口总额的27.3%,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而国有企业出口349亿美元,同比仅增长2.2%,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35%下降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