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中国鞋步履扎实
2007年9月,欧盟正式对我国皮鞋“借道”澳门转口欧洲的情况发起了反规避调查。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产品之一、最具有中国制造特点的中国鞋经历过反倾销,在历次国际贸易争端中都是世人争议的焦点。
面对日益激烈的贸易战,正在打造中国品牌的业内人士和经济界学者开始反思中国鞋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在日前举办的“整合·跨越———康奈国际化战略暨中国企业机遇与挑战 ”论坛上,龙永图、保育钧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这样一个话题:除了低成本、低价格,中国鞋究竟靠什么去继续丈量世界?
最大却并非最强
中国制鞋业的发展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1985年中国年产16亿双鞋,1995年达到57亿双,2006年达到90亿双,今年这一数字即将再次刷新。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介绍:目前中国鞋已占世界制鞋总量60%,是世界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同时中国也是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但是,最大却并非最强,一直以来,大多数中国鞋都是以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的形式输出到海外市场,不但利润极为微薄,而且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凤毛麟角,近年来大量国外品牌又抢占了国内的中高端市场,令中国鞋备受挑战。
到产业链上游去
“中国鞋现在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制造’现时的困境。究其原因,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有失于单一,在品牌、标准、研发、渠道、制造这条全球产业价值链上,我们仍然站在下游。”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论坛上指出了“中国制造”突破瓶颈所必须具备的四大要素:达到国际标准、进入国际市场、掌握国际定价权和拥有国际品牌。龙永图说,起步较晚的中国企业以下游为起点,最终要走到上游,在全球市场打响“中国创造”。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中国制造是基础。“首先是做强做大中国制造,然后是做精做细中国制造,最后才能走向中国创造———首家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鞋企业康奈集团通过参与国际鞋业标准制定、在海外市场设立专卖店、到国外建立生产基地,最终进入了国际主流市场,整整花费了7年,就是证明。”
意韩提供不同启示
但是,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来自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的调查显示,504万民营企业中,已有近10万户走出去办厂,但能够闯出一片天下的仍然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民营企业“有战术、没战略”。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举例分析:意大利和韩国制鞋业的不同道路令人深思。如今意大利在制鞋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它的技术和鞋业的品牌仍然占据高端;而韩国在上世纪也是世界制鞋中心之一,但由于一直停步于制造优势,目前在世界制鞋行业中已无分量。所以,中国鞋要继续丈量世界,必须步履扎实地寻找到非成本优势,形成“中国创造”的企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