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给中国带来什么
对中国法律的对抗是沃尔玛进入中国以来最为不光彩的一件事。中国的《工会法》规定,每一个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都要建立工会,可是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没有建立工会,即使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出现协调,也无功而返。直到2005年,利用从事地下工作的方法,在沃尔玛泉州分店成立了第一个工会,沃尔玛才终于向全国总工会低头。
但由于沃尔玛的抵制,沃尔玛的工会很少发挥作用。尤其是在中国新劳动合同法公布实施的2007年底,沃尔玛在中国的4个采购中心开始了大裁员,虽然沃尔玛一再否认此举在于抵制中国的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是这家公司抵制法律的又一个行为。
沃尔玛抛弃中国是2007年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主要内容是有媒体称沃尔玛要将40亿美元的纺织品采购订单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去,原因是那些国家成本更低。因为沃尔玛进入中国的过程是向地方政府承诺采购当地产品销往全世界的过程,故而这个消息在中国引起的关注程度规模空前,包括官员和民间在内,许多人认为沃尔玛在抛弃中国,但沃尔玛对此消息进行了否定。
虽然沃尔玛对此消息进行了否定,但上述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比中国更为低廉、法律法规比中国更为宽松、加工设备比中国更为落后却是事实,从沃尔玛发展的历史来看,这样的选择并非没有可能。
但从开店的角度来看,从来没有听说沃尔玛要将某一商店撤出中国某一城市的消息,甚至在沃尔玛的百度贴吧里边,我们看到的只是沃尔玛要进军中国大地逼迫竞争对手破产的豪言壮语。我们难以想象,在沃尔玛扩大在中国开店规模占据越来越多中国市场的同时削减在中国的采购量,究竟意味着什么?
沃尔玛对中国的意义
2007年7月11日,沃尔玛以3511亿美元的销售额第五次登上《财富》500强榜首,在媒体的一片喧嚣声中,一个被沃尔玛否认的小道消息绷紧了人们的神经——沃尔玛将削减40%的中国订单。
根据沃尔玛的官方数据,2006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量是180亿美元,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是2035亿美元。根据沃尔玛21%的销售毛利率计算,沃尔玛每年的采购额大约是2800亿美元,在中国的采购额大约占沃尔玛采购额的6%,削减40%的采购量,对沃尔玛只是一个小小的调整,可是对中国的许多供应商来说,却意味着全部。
2007年初,沃尔玛收购了好又多超市,实现了在中国开店的大跃进,但沃尔玛在中国自主开店的速度并没有减缓下来。沃尔玛在中国一个店的年销售量大约是2亿元,在沃尔玛不扩大采购的情况下,每开设一个新店,就意味着开店地域将有2亿元的商品滞销,再加上沃尔玛减少采购量的影响,沃尔玛从中国消费者手中拿走的资金将会成倍增长。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由于中国对零售业的全面开放时间较晚,外资超市和内资超市在国内都还处于发展阶段,究竟是东风压到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的问题,现在仍然还处在理论的讨论和现实的较量阶段。
但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国内超市从2002年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大打价格战,导致目前超市的利润非常的微薄。二是沃尔玛自从1996年进入中国以来,一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直到2006年才开始赢利。著名财经学者郎咸平指责沃尔玛等跨国超市在中国的亏损是有意为之,是用其母国的利润来填补中国的亏损,目的是在中国进行零售倾销,挤垮中国的零售行业,从而垄断中国的零售市场。
郎咸平认为,在国际巨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及本土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连锁零售行业并且大打价格战的情况下,供应链不健全、人工、房租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的本土零售企业只有选择了另外一种生存模式——非价值盈利模式。简而言之,就是零售企业并不靠购销商品赚取差价盈利,而是靠其他方式来盈利。
这其他方式,具体来讲就是信道费,又称渠道费,就是连锁零售企业在卖东西基本不赚钱甚至赔本的情况下,向供货商收取的费用,最常见的包括陈列费、上架费、促销期间的促销费、新店开张费等。这是中国超市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后的第一个副产品。
中国超市对信道费的依赖十分严重。郎咸平在《模式》一书中披露:“2004年,上海联华超市主营业务收入为2.6亿,而信道费收入就高达7.3亿,即如果没有信道费收入,真正经营超市业务部分已经亏损4.7亿元。华联综超(28.96,-1.02,-3.40%,吧)同样也将亏损1.0亿元,而就连情况最好的物美超市,信道费亦占主营业务收入96%,实际超市收入所剩无几。”
中国超市进入白热化竞争后的第二个副产品是并购扩张加剧。各超市为了能够在市场里生存下来,就只有疯狂扩张。而企业大量开店、物流和信息建设、人员培训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很多企业资金积累有限,到银行贷款融资也不方便,就只有占用供货商货款,导致零售商与供货商的帐期越来越长,零售企业短期负债比例越来越高,一般达到80%左右,一旦企业的资金链发生问题,企业就自身无法继续经营。
而零售企业跑马圈地迅速扩张的背后,许多问题就会突显出来,人员跟不上,管理跟不上,经营业绩一塌糊涂,这样就直接给零售企业带来很大风险,最多的就是直接关门。在沃尔玛等跨国零售企业进入的背景下,中国的零售业从大城市开始,直到二线城市,提前步入了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然后大打价格战,同时加速扩张,再加速倒闭。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5年零售企业破产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倒闭的零售企业中,46%发生在一线城市,49%发生在二线城市;而从区域的角度看,62%倒闭的零售企业是区域零售商,38%的倒闭零售企业属于跨区域零售商;从业态来看,62%倒闭企业属于便利店,28%的倒闭企业是5000平米左右的超市,9%属于一万平米以上的大卖场;而从原因来看,49%的企业倒闭是因为管理不善,经营失利,21%的企业倒闭是因为扩张过快,资金断裂,而25%的是转变策略,调整方向。
而企业倒闭对整个行业影响非常深远。《破产分析报告》显示,零售企业倒闭后,供货商是最大的受害者,被拖欠货款占零售企业总欠款的65%,销售过亿元的零售企业一般至少有1000家以上的供应商,而且国内大部分供应商为中小型企业,几十万元的货款往往是其全部身家,如果全部损失,对其打击是致命的,他们可能会采取极端的作法来试图讨回,进而引起社会不稳定。
我们必须看到,在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巨头面前,国内超市行业的价格战和疯狂扩张以及并购活动,都使国内企业充满了风险。而我们过去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一旦企业的经营出现危机,最后出来摘取胜利果实的,一定是手里拥有大量资本的沃尔玛们。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沃尔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