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从8台缝纫机起家
这就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在危难关头,企业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高德康说,真正的企业家是在做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后来波司登面临改制的时候,乡党委书记天天来动员,高德康开始就是不肯,就是因为他把企业家的责任放在了首位,把个人赚钱的目的放在次位。
在这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高德康突然变得高兴起来了,甚至有些激动,波司登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地转变:高德康意外地接到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楼层经理郭兴亚的电话,只听那头大嗓门喊:“高总,您跑哪去了,我都找了一周了!现在我们商场搞返季销售,就等你一句话,波司登参不参加?”
机会来了!高德康毫不犹豫地答应:“全部甩掉1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王府井大楼一下子卖掉了波司登2.5万件羽绒服,销售款达到500万!高德康至今还记得那次“甩货”的价格:长的220元一件,中的200元一件,短的180元一件。
此时,沈阳中信也伸出了橄榄枝,主动代销了300万元产品,而且是先期付款!几乎是一夜之间,波司登的800万贷款一分不差地还清了,把银行都弄傻眼了。
波司登的命运从此转机。1995年,波司登以68万件的销售量首次登上了同行业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从此声名鹊起。
“面包服”变成俏佳人——波司登掀起羽绒服的“三次革命”1995年1月,在北方最寒冷的日子,高德康决定去东北考察市常这一去,就发现了产品的问题,高德康把它归结为五大类:首先是款式单一、古板,缺少时尚元素;其次是颜色暗,蓝、灰、黑占据了主色,色彩不明亮;第三是就是面料粗糙,缺乏质感;再有就是版型庸肿,不适合北方体型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东北之行使高德康认识到,羽绒服不仅仅是用来御寒的,还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美。至此,高德康找到了波司登改进的方向,那就是在羽绒服中加入时尚、唯美等元素,即使是冬季的羽绒服,人们也期待她像一只蝴蝶,美丽多姿,色彩斑斓。
东北之行让高德康意识到,1994年波司登的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新品牌,而是面料、款式、版型等不适合北方人体型与需求,羽绒服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洗心革面”!
- 波司登高德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11-11 08:55)
- 高晓东: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10-16 10:03)
- 服装业变革倒逼品牌突破 波司登谋划生态圈战略 (10-14 09:10)
- 波司登转型之路远未止步 (09-29 08:27)
- 波司登:“暖时尚”的领风者是如何炼成的? (09-23 13:48)
- 波司登高晓东荣膺“江苏省纺织行业优秀青年企业家” (09-15 08:30)
- 波司登男装逆势而发 导入互联网新思维 (09-14 14:01)
- 庆阳与全国工商联纺织服装业商会签订合作意向书 (09-01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