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萧条来袭 美经济衰退多大程度上拖累中国
中国银行在美国次级信贷危机中蒙受损失,分析师认为持有的近80亿美元次级抵押相关债券将至少被冲减四分之一,这是引发A股暴跌的原因之一,虽然刚刚迈出国际化脚步的中国银行业在美国次级信贷危机中的直接损失可能有限,但也增加了其估值的不确定因素。
对中国资本市场可能影响还来自资金供给,虽然中国资本市场相对封闭,境外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正规渠道只有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但各类分析都承认,存在大量通过各种渠道入境的热钱。美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让这些热钱出现两种可能截然相反地走势,一方面受到信贷紧缩困扰的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可能将资金撤回国内,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美国的衰退让这些机构将中国看成资金的避风港,同时中美经济表现差距一旦拉大,人民币升值加速,会成为热钱涌入新的动力。
美国的信贷危机也给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进行国际并购的难得契机,西方金融由于次贷危机损失估值降低,资本金不足,需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而外部又处于信贷紧缩。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而大型国有企业则在资本市场上享受着高估值,2007年12月,中国国家投资公司50亿美元入股摩根士丹利,取得后者9.9%的股权。2008年有可能发生新的入股行为,中国工商银行在2007年收购澳门诚兴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股份,其董事会秘书潘功胜表示,2008年工行还将收购一家境外银行的股份。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认为目前是低价收购美国资产的良机,它们利用美国政府和商界领袖急于引入外国投资对抗经济衰退的心理,以及美元处于弱势,大肆收购。根据Thomson Financial的统计,2007外国投资者共投入4140亿美元购买美国企业、工厂和其他各类资产,范围从房地产、钢铁厂、能源一直到婴儿食品,总额比上一年增长90%,而在2008年的头两个星期,投资就达到了226亿美元。经济学家认为一旦衰退真的出现,美元进一步贬值,外国企业收购的速度还会加快。
但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国企业缺乏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抄底的经验,中投注资摩根士丹利后,后者股价继续下跌,评论认为包括中投在内的主权财富基金在这一轮对西方金融机构的入资中也许出手过早。另外,那些陷入困境的西方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可能变成陷阱,随着问题的进一步暴露,它们的亏损很可能加大,从而拖累注资的中国银行。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最近中国政府否决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入股美国花旗集团计划的内在原因。
同样,美国的信贷危机也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计划。昌盛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原本希望通过IPO募集1.45亿美元,生产石油钻探设备的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计划在港筹资6亿美元,但目前这两项计划都不得不搁置。今年迄今为止,亚洲企业通过IPO共募集资金42.3亿美元,而2007年全年筹资规模为1033.2亿美元。银行家们表示,由于美国经济可能陷于衰退,今年的融资规模可能难以与去年想提并论。中银国际证券资本市场负责人马歇尔·尼克森认为,中国企业应等到市场稳定再融资为宜。
孙明春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国企业的IPO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时期。他说:“一般在股票市场熊市的时候,企业IPO的愿望也比较低。政策层面也并不予以鼓励。”
不过,所有试图在美国经济发生衰退时独善其身甚至抄底的努力都可能是真正的冒险,这样的企图没有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成功过,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更难以想象,在对自己的时代进行总结时,格林斯潘称“美国经济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它的弹性,那种化解混乱并且复苏的能力”,而这同样是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投资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