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工厂:我不改变自己 市场就“改”了我
丰富的代工经验,让番禺的珠宝加工商们长期浸淫在欧美品牌的高品位设计和高质量要求中,自立门户的自信随之产生。“我们在内地生产,然后交给香港品牌商,又由他们卖回内地,绕了一圈,何必呢?”于是,黄成伟在沈阳等内地二线城市开设了自有品牌的专卖店,他之所以选择从二线城市起步,是出于“避实击虚”的商业战术考虑:那些在沿海城市呼风唤雨的香港珠宝品牌,在内地二线城市的影响力尚未大到“非它不可”的境地。
事实上,番禺区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该区重金打造了“钻汇珠宝采购中心”,包括黄成伟在内的珠宝加工商们前往集聚区内设铺直销。据统计,香港60%的珠宝产自番禺;而加工企业们的自主直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利润分配的环节,使得那里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他们将目光瞄向了整个珠三角。
困境四:前途坎坷
对策:此路不赚钱,自有赚钱路
有些时候,即使你费尽努力,也未必能够长盛不衰。杜启舟对整个制鞋业的前景并不看好,在他看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光辉岁月正在不算太快、也不算太慢地逝去。
对此,经历过香港产业转型期的黄成伟很坦然:“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现在内地的情况,跟20年前的香港非常相似。20年前,香港的很多加工企业都搬到了内地。”
杜启舟说,他的制鞋厂目前勉强处于“不赚也不赔”的边界,没有太多资本积累的他,已经不大敢继续往鞋厂注资了。杜启舟的选择是转行。民以食为天,他去年在番禺区的石楼镇投资开了一家湘菜馆、一家川菜馆和一家咖啡蛋糕店,生意很红火。他告诉记者,他已鼓足干劲,打算在餐饮业大展拳脚,争取近期在番禺范围内开多家连锁店。至于鞋厂,“走一步算一步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