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锐捷:新疆有望撑起中国棉花生产半壁江山
——棉花消费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将不可逆转。中国原棉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柔软、舒适的室内装饰用品及其家用产品表现出越来越高的需求,呈现出国际棉纺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势,特别表现出含棉量高的纺织品销售量增长高于含量低的纺织品,也加大了原棉需求量。
——棉花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的态势将不可逆转。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棉花总产量逐年增加,目前位列全球棉花总产前五位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新成长起来的产棉国如: 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延、巴拉圭、哥伦比亚、秘鲁等国的产量也在增长。“十五”期间,中国用世界14%的棉花面积生产了全球24%的棉花,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平均亩产73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是美国的1.35倍,位居世界产棉大国前列。由于中国仍然具备增加棉花产能的潜力,因此,“十一五”期间,中国棉花生产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
——棉花对外依存度增大基本态势将不可逆转。中国的棉花生产能力约占全世界棉花生产能力的25%,以致产需格局出现逆转,棉花进口急剧增加。入世后,中国对棉花进口实行配额管理 (配额为89.4万吨,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进口棉花征收5%-40%滑准税,实际执行的是5%-8%关税),2001-2006年7月份,中国累计进口棉花830.6万吨。其中2005年进口257万吨,占当年国内棉花产量的45%,2006年1-7月进口棉花274万吨,同比增长140%。进口棉花主要来源于美国、印度等国家,其中美国约占50%,印度约占15%,棉花已成为中国继大豆和食用油之后的第三大进口农产品。全美棉花协会的权威专家通过多方面测算分析,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棉花需求将达到1200多万吨,占全球生产总量的5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石油价格上扬伴之的化纤价格的上涨,新疆棉花生产的市场空间仍然较大。以人均棉花消费量仍维持在3.6公斤水平计算,因人口增加每年新增用棉4.32 万吨,2010年新增47.5万吨,2015年新增69.1万吨。经济学家认为:当人均GDP 达到1000 美元后,人均纺织纤维消费将出现快速增长阶段。可以预测,2010年的人均消费量将增加到10.4公斤,2015 年增加到13.8公斤,纤维消费量2010 年净增加148万吨,2015 年净增加200万吨。目前中国棉纺占纤维加工总量的4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天然纤维棉花的需求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假定仍按棉纺占纤维总量40%的比例,因纤维消费量增加净增棉花用量2010 年59.2万吨,2015 年将达80万吨。
综上分析,可以预测如下:在国家宏观调控,不大量进口国外棉花、棉纱前提下,中国棉花发展空间是:到2010 年将新增棉花用量256 万吨左右,2015 年新增374 万吨左右。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预计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人工成本上升、环境保护限制等综合因素影响,2007棉花年度纱产量增速为10%,比2006年度降低8.6个百分点。2008-2015年度,受人工成本进一步上升、纺织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国际棉花资源限制等因素影响,纱产量增速将继续回落,2015年纱产量达到2600多万吨;纺织用棉比例按56.3%、用棉损耗按6%计算,2015年的棉花社会需求量为1600万吨左右。
在国际市场对优质棉需求增长的趋势下,新疆棉区无疑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一趋势也将推动新疆作为优质棉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对于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制的新疆纺织企业来说,入世带来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的改善及大量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有助于这些企业迅速调整内部经营结构,尽快参与到完全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利用WTO 的各种优惠待遇,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这样,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为地方和国家财政带来更多的收入,亦可形成持续发展态势,改善新疆经济发展形势,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六、稳步提高生产能力的对策
按照科学发展观,通过实践总结和客观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一)总体发展框架
指导思想:以确保国家棉花安全为目标,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推进棉产品产业化为重点,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为手段,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发挥优势,适度开发,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政策作保障,以投入奠基础,以科技保稳定,以效益带开发,以质量拓市场,以加工增产值,以改革促发展,稳步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全面创新棉花及副产品加工产能,不断增强棉花产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总体思路:依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继续实施优质棉基地建设,把棉花生产发展的重点放在优质高产棉区,突出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和科技攻关,优化品种,提升品质,节本增效,均衡增产,增强转化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良种繁育、科技推广、农机装备、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五大体系”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加工优势,培育市场优势,创新质量优势,实现棉花产业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国际化拓展。力争用5年时间,让新疆撑起中国棉花的半壁江山,成为世界最具规模的优质棉优势产业带和最具潜质的棉产品加工经济区。
(二)明确目标任务
发展目标:2010年,全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00万亩(1733千公顷)以上,单产达到130公斤/亩(1950千克/公顷),其中海岛棉(长绒棉)100万亩左右,皮棉总产330万吨以上。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生产规模、产业基础等情况,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将88个县(市、团场)规划为棉花优势区域。只要市场有需求、国家有需要、扶持有力度,力争形成面积2000千公顷、单产2000千克/公顷、年产400万吨皮棉的综合生产能力。
主攻方向:改造中低产田,提高棉田地力;加强抗病育种、品质育种、早熟性育种和耐盐碱育种,改善品种品质,增强抗逆能力;大力发展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节约水资源。推广促早栽培技术,主攻伏前桃和伏桃,进一步提高单产和成熟度;推进超早熟短季棉及其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进程,扩大地方杂交棉及其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规模,增加棉农受益面;规范高密度超高产栽培模式,推广机械精量播种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示范机械化采收技术,突破棉副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枯、黄萎病、蚜虫、红蜘蛛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开发推广新型降解地膜,净化棉田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