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掌门人周海江 全面解读“红豆为什么”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3-26 08:20:12  来源:服装时报 收藏

  那时乡镇企业,包括很多服装企业,从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诞生,并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记得40年前,红豆的前身织过手套,生产过土布,也开发了一些新品,但是企业一直没有起色。1983年后,在开放的大好政策下,特别是1984年,周边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生长。红豆在这个大背景下,根据市场需求,开始转而生产针织内衣,一下子打开了市场。但那时是计划经济,我们乡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卖给商场,只能卖给各省市的纺站,知青商店、个体商店。不仅产品市场受到限制,面辅料等原材料也经常缺乏,那时的感觉是车间后天需要的原料,今天还没有进厂。另外还有外贸,乡镇服装企业没有配额,只能找国营厂高价买一些他们用不完的配额。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困难,反而促使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改革,记得我们红豆从1985年就开始打破“大锅饭”,工厂实行一包三改。1986年,我们又在全厂彻底实行分灶:厂部建总厂、车间,个人实行独立核算,全厂内部形成了经营关系,并且明确奖惩体系,工资实行全浮动,使全厂人人坐“两条腿的凳子”。到了1988年实行了厂方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买卖关系,车间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外,工作时效、劳动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使我们抓住了现代化管理改革的关键,而当时我们对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有益探索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改革最早、最彻底,使纺织服装行业成为国内改革最成功,也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30年来,纺织服装行业一直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和间接带动近1亿人的就业。现在还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还具有较大优势。

  30年中,中国纺织服装有过多次大的机遇,当然也有挑战。比较大的机遇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2005年纺织服装配额取消,对中国纺织服装是难得的机遇,特别是非国有纺织服装企业,出口不再受到配额的限制。红豆的外贸当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国家为了稳定出口的数量,减少贸易摩擦,对出口企业也出台了一些政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纺织服装贸易摩擦不断,出口利润下降,这个挑战让我们进一步反思中国纺织服装到底该怎么走?我认为,中国纺织服装要加强设计,提升品位,从量的增加迅速转变到质的提升,这样中国才能从服装大国变成服装强国。近年来,我们红豆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起用全新的红豆形象,加强设计研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革开放“四节点”促企业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行业宏观政策的变化对服装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红豆又是如何把握住了“大时代”的变迁?

  周海江:可以说红豆的发展,从微观上反映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

  30年来,国家和行业出台了大量的利于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红豆的发展得益于这些政策,应该说正是这些政策的出台才有了红豆的今天。现在,我用四个节点简要介绍一下红豆如何把握这些宏观政策,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第一个节点

  红豆的前身是三个弹棉花的棉花匠在1957年,响应国家“小手工业者”组织起来的号召走到一起的,当时红豆的名字叫港下针织厂,后几经改名,到1992年才正式成立红豆集团。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厂弹过棉胎,扎过扫帚,后来又做衣服,一直在时代的大潮中起起伏伏,到1982年,年销售仅28.06万元,濒临倒闭。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好政策使中国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而我们港下针织厂也在1983年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我的父亲周耀庭,接到港下人民公社的调令接管港下针织厂这个烂摊子,喜欢经营的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到了工厂,父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人实行记件工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到上海聘请老师傅,开发新品,培养技术人员;企业开始注重信誉,赢得合作伙伴信任;不断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经过一系列改革,红豆开始焕发了生机,1987年,红豆的第一幢办公楼投入使用,当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四年翻了四番。当然一开始工厂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记得当时缺少资金,父亲跑银行借贷款被银行拒绝,没办法,他只好用自家的房产做抵押,借了6500元,买回了一吨棉纱,但是当染好的纱已经装上了船,由于还欠着染色厂的染纱钱,装上船的纱被染色厂老板硬生生地搬了下去,这让他从反面更深刻地意识到信誉的重要性。由此在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红豆集团始终重视企业的信誉,而信誉也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机。

  到了1988年,厂里已经形成了织造、染色、印花、成衣六个车间,建立了一条龙的现代化流水线,工人近1000人。

  当时乡镇企业的形势很好,但也有问题。由于没有大学生分配的指标,乡镇企业根本招不到人才。怎么办呢?记得当时我刚从深圳大学分配到河海大学任教,看到父亲常常为缺人才发愁,而且大学学习的经历使我明白,到乡企工作将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我和父亲说,愿意回乡和父亲一起创业,他高兴地同意了。但是外面却有种种风言风语,家里人也坚决反对。顶着重重压力,我于1988年来到了太湖制衣总厂,我也是到红豆工作的第一位大学生。正是这种示范效应。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纷纷落户红豆,父亲再也不会为缺人才犯愁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红豆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企业动态
进入企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